2009年8月6日,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文强突然被几个人限制住了手脚,他终于意识到自

青史微言 2025-08-14 04:26:22

2009年8月6日,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文强突然被几个人限制住了手脚,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败露了。在审讯室中,文强没有多加狡辩,而是一件一件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聊文强,绕不开一个词:“两面人”。 这话听着狂,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狂的资本。可问题是,光环之下,是烂到了根子里的腐败。 他一边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讲着要“除恶务尽”,一边在台下跟黑社会头子们称兄道弟,喝酒吃饭。今天你给我送点“土特产”,明天我就帮你把对头“处理”一下;你开了赌场,我派人去“检查”,实际上是给你站台,告诉所有人“这儿我罩着”。 就这么着,他用人民给他的权力,给自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这张网有多大?当时重庆有名的黑老大,像王平、岳宁、马当,哪个见了他不得毕恭毕敬地喊一声“强哥”?他过生日,家里别墅的停车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豪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电影节开幕了。 最讽刺的是什么?他有个外号,叫“拜佛”,因为想求他办事的人,都得像朝圣一样,带着厚礼去他家。他家的一个大鱼塘里,据说捞出来的不是鱼,而是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一捆一捆的现金。这是什么画面?一边是警徽的荣耀,一边是铜臭的肮脏, 这两种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在文强身上,诡异地融合了十几年。 很多人觉得,文强的倒台,是因为他后台倒了,或者说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这么说,有点把事情看简单了。 说白了,压垮他的,不是某一根稻草,而是他自己这么多年堆积起来的、沉重得无法想象的罪恶。咱们今天回头看,会发现一个规律: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最终必然会走向腐败,无一例外。 文强在重庆警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说一不二。他手下的副局长,很多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什么局面?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在这里,他就是规矩。他说谁行,谁就行;他说谁不行,行也不行。监督?对于那时的他来说,可能就是个笑话。 一个手握重权的人,身边围满的都是阿谀奉承、投其所好的人,听不到一句真话,看不到一个真实的脸色,时间长了,能不飘吗?他会觉得,整个重庆的地下秩序,都应该由他来制定。他甚至狂妄到,在公开场合直接对企业家说:“你那点事,我全部都掌握了,你掂量着办。” 这种绝对的权力,带来的就是绝对的腐蚀。从一开始收几条烟、几瓶酒,到后来几十万、几百万的现金,再到后来直接插手矿产、工程项目,甚至霸占女明星……他的欲望,就像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最后连他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所以啊,别总觉得是时运不济,很多时候,命运的判决书,都是自己一笔一笔写下的。 从2009年到2025年,这16年,如果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我们的反腐,从一场疾风骤雨式的“运动”,变成了一场持久、深入、制度化的“战争”。 当年重庆“打黑”,声势浩大,确实揪出了像文强这样的大老虎,大快人心。但那种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容易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缺乏一种长效机制。 而现在呢?党的十八大以来,咱们国家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这条路,叫“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曾经位高权重的大老虎落马,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各个领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根据官方数据,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五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立案审查调查了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70多人,全国处分了250多万人。这个数据,比文强那个时代,要震撼得多。 这说明什么?说明反腐败斗争,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不再是一阵风,而是成为了常态。这种常态化的、制度化的反腐,才是对文强之流最好的警示,也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交代。 如今,文强这个名字,早已化为历史的一缕尘烟。但他的故事,却不应该被忘记。 它告诉我们,一个英雄的堕落,往往是从收下第一个红包,接受第一次“特殊”的请托开始的。它也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清明,必须建立在对权力最严格的监督和最有效的制约之上。

0 阅读:332
青史微言

青史微言

以微小视角解读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