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消费市场出现了三个挺“魔幻”的现象:BBA销量集体大跌、有钱人忙着疯狂存钱、打折的奢侈品反倒卖爆了! 就拿上半年来说,奔驰在国内卖了29.32万辆车,单看数字不算少,但品牌已经开始犯愁——这比去年同期足足少了14%。不光是奔驰,奥迪下滑10%,宝马下滑15%,就连更显高端的保时捷,跌幅也达到了28%。 难道大家都不买豪华车了?其实不然。一边是BBA,进口车销量下滑,另一边却是丰田口碑逐渐增长。这说明,不是大家不爱买豪车了,而是对“豪车”的定义,已经悄悄变了。不是价格贵就是豪车,而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现在挣钱不易,一定要存住钱,不要无效的浪费!就拿一汽丰田亚洲龙来说,以前妥妥的B+级轿车,现在价格却来到13.88万起,这个价格买亚洲龙不香吗?还看什么BBA!这不,听说一汽丰田亚洲龙探享版中区限时13.88万起,就说探享版新增的360度倒车影像,这功能看着普通,实际用起来真能救命。我那辆开了六年的国产车,倒车影像像素糊得像打了马赛克,晚上全靠感觉蒙。亚洲龙探享版一挂倒挡,中控屏上四个摄像头同时工作,连左前轮旁边的小石子都看得清楚。 再说说座椅加热,这配置在北方简直是秋冬刚需。之前坐过朋友的国产车,座椅加热开五分钟就烫得像铁板烧,关了又立马变冷。亚洲龙探享版的加热分两档,一档温乎乎的刚好贴合体温,二档升温快但不灼人。我特意在零下两度的早上试了试,提前用手机APP远程启动,坐进去的时候座椅已经暖透了,不像有些车光加热表面,底下还是凉的。后排虽然没有单独加热,但前排座椅的热量扩散挺均匀,我妈坐后排说“比家里沙发还暖和”。这点比我同事那辆同价位国产车强,他那车后排冬天跟冰窖似的,得开半小时暖风才能缓过来。 最让我惊喜的是两段式自吸电动尾门。以前开国产车搬婴儿车,总得把东西放地上腾出一只手按按钮,有时候买了一堆菜,抱着箱子根本够不着。亚洲龙这个尾门,按一下先开一半,方便在窄车库里取包或者文件,再按一下就全打开,高度还能调。最贴心的是自吸功能,不用使劲摔,轻轻一带就自己吸合了,上次帮邻居搬洗衣机,他那辆SUV的尾门得用膝盖顶才能关上,瞅着我这电动尾门直咂嘴。 有人肯定会说“这些配置国产车也有”,但开起来的质感真不一样。就说动力,我试的是2.0L+WCVT版本,起步的时候不像有些电车那么窜,给油就走但不冲,家里老人坐不会头晕。中途加速超车,深踩油门转速慢慢上来,动力衔接得顺顺当当,不像我开过的某款国产车,变速箱偶尔会顿一下。销售说这套动力系统丰田用了好多年,身边开亚洲龙的朋友也说,开了三四万公里除了加玻璃水没动过别的,这点比有些新势力车型让人踏实。 车机系统也得夸夸,搭载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反应速度比我那辆国产车快多了。说“打开空调23度”,话音刚落就执行了,不像我家车得等两秒还经常听错。导航的时候缩放地图、切换路线,屏幕跟手机似的流畅,连4S店的销售都打趣:“以前总有人吐槽丰田车机慢,这次算是扬眉吐气了。” 其实我也承认,同价位的国产车配置可能更花哨,大屏比亚洲龙的还大,功能也更多。但买车这事儿,就像买手机,有些人喜欢功能多的安卓机,有些人就认苹果的流畅耐用。亚洲龙探享版打动我的,是这些新增配置都用在刀刃上——360影像解决停车难,座椅加热提升冬天幸福感,电动尾门让日常用车更方便,再加上丰田的可靠性,确实是个省心的选择。 对了,这个13.88万起是中区限时特惠,到8月底就结束,最近在看车的朋友真可以去试试。至于“选合资还是国产”,我觉得没标准答案,在乎配置和新鲜感的,国产车确实香;像我这样看重空间、可靠性和实用配置的,亚洲龙探享版或许更对胃口。你们觉得这个价的合资B级车,能打过同价位国产车吗?评论区聊聊,我挨个回复~
2025年消费市场出现了三个挺“魔幻”的现象:BBA销量集体大跌、有钱人忙着疯狂
啊元菱看汽车
2025-08-13 18:39: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