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夜,民国大美女郑苹如,被秘密押到小树林执行枪决,特务垂涎她的美色,犹豫半天不忍心就这样毙了,这时,郑苹如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特务最终成全了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0年初冬,寒气逼人,西郊的林子里,雪还没化,地上的枯叶被风卷起,混着泥土的味道,一点生气也没有,身穿白衣的郑苹如缓步走在雪地上,步子不疾不徐,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但神情却异常镇定,她知道,这一条路通向的不是自由,而是终点,从加入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郑苹如就明白,自己迟早会面对这样的一天。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郑苹如的名字,是从一张老照片上,照片里的她,眉眼温婉,像极了那个年代画报上的明星,其实她的确登上过画报封面,那一年她才十八岁,穿着旗袍,站在上海街头,笑容自信而明艳,那个时候,她的身份还是大家闺秀,是法租界里走出来的名门之女,是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父亲郑钺是国民党元老,母亲是日本贵族出身,改嫁中国后改名郑华君,家风严谨,教育严格,郑苹如从小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日语英语张口就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邻居是傅雷、丁玲这些文化名人,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气质不止是漂亮那么简单。 她的生活原本可以很安稳,家里有的是钱,社会地位也高,加上她自身的条件,不管是嫁个实业家还是当个外交官的太太,都不算难事,但1937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一切,日本军队攻入上海,街头巷尾满目疮痍,郑苹如目睹了太多平民百姓的苦难,心里再也按捺不住,她不是那种只会哭的女孩,她想做点什么。 那个时候,中统在上海秘密招募情报人员,郑苹如的日语太好了,加上她在社交圈的影响力,成了最理想的人选,她没有犹豫太久,主动接触中统的负责人,接受了极其严格的训练,从那一刻起,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写,白天仍旧出席酒会、参加舞会,仍旧是社交场上的明星;可夜晚,她开始接收密令、传递情报,甚至参与策划行动,她走进了敌人内部,用最温柔的外表掩盖最危险的身份。 1939年底,一项艰难的任务摆在她面前,中统决定刺杀丁默邨,这个曾经的老师如今成了汪伪政府的要员,掌握76号特务机关,双手沾满抗日志士的鲜血,他是个老狐狸,警惕性极高,出门从不离开保镖,连车都是防弹的,但他有一个弱点——贪恋美色,郑苹如,就是用来引他上钩的那把刀。 她开始频繁出现在丁默邨的生活里,偶遇、寒暄、共舞,一点点拉近距离,她知道自己在玩火,但她从不后退,第一次行动安排在圣诞前夕,她邀请丁默邨去静安寺路的皮草店选礼物,二楼早就埋伏好了中统的行动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可就在丁默邨踏进店门的那一刻,他突然察觉气氛不对,拔腿就跑,跳上车扬长而去,行动失败,郑苹如的身份也开始暴露。 她没有放弃,几天后,她再次试图将丁默邨带入另一个埋伏点,这次她甚至搂住了他的脖子,想强行拉他进去,他的疑心更重了,挣脱她的手,仓皇逃离,连续两次刺杀未果,郑苹如知道,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平安夜那晚,丁默邨设下了一个陷阱,郑苹如接到他的邀请,明知不对劲,还是决定赴约,她心里清楚,如果她不去,任务可能就此终结;如果她去了,或许还有一次机会,可惜,她刚一踏进对方的宅邸,就被埋伏的特务制服,随后,被带进76号的地牢。 地牢的日子,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三天三夜,没有光,没有食物,只有一轮又一轮的酷刑,她的指甲被撬开,关节肿胀,皮肤被鞭子抽得血肉模糊,但她咬紧牙关,始终没有交代任何一个组织成员的名字,中统的上级、联络点的位置、未完成的任务……她一个字也没说,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但她要守住最后的底线。 临刑那天,特务将她押往郊外行刑,她穿着囚服,脸上没有妆容,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脚步却稳得出奇,执行的士兵看着她,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她没有喊冤,也没有求饶,只是安静地站着,仿佛不是面对死亡,而是等待一场演出,她没有给敌人任何轻蔑她的机会。 在她死后最初的几年,她的名字并没有被广泛提起,报纸上说她是因为情感纠纷被人枪杀,家人被迫保持沉默,甚至连尸体都未能领回,父亲悲痛过度,很快病倒去世,未婚夫王汉勋和弟弟郑海澄也在战争中相继牺牲,整个郑家,仿佛被这场战争卷走了一切。 直到1946年,《大公报》揭露了她的真正身份,人们才知道,这个曾经的上海名媛,不是死于一场风月,而是倒在了刺杀叛国者的路上,她的遗物被送入龙华烈士陵园,她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台湾忠烈祠也为她立下牌位,表彰她的英勇。 信息来源:半岛新闻——电视剧版“色·戒”还原真实郑苹如
1940年深夜,民国大美女郑苹如,被秘密押到小树林执行枪决,特务垂涎她的美色,犹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13 14:17: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