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庆油田发现者谢家荣吞下一整瓶安眠药,在睡梦中离世,第二天,妻子吴镜侬在他身边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短短十个字令人泪目。 1898年,谢家荣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当时的中国,列强在沿海和内陆城市划分租界,上海尤其集中,街头洋人欺凌国人的情景屡见不鲜。 少年谢家荣耳濡目染,常听长辈感叹国弱民贫的根源在于缺乏资源与工业基础,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志向——长大后一定要找到属于中国的矿产资源。 1913年,他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被迫辍学。恰逢地质学家章鸿钊、丁文江创办中国地质研究所并在全国招收学员,该所免收学费且提供住宿。 谢家荣凭借扎实的学业基础成功考入,但在27名新生中,他学历最低、家境最为贫寒。课余时间,他不得不外出打零工——抄写文稿、跑腿送信,什么活都接,只为补贴伙食费。 尽管如此,他最终仍以优异成绩跻身18名毕业生之列,并被视为最有潜力的学生之一。 毕业后,他获公派赴美留学,先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地质学,后转入威斯康星大学深造。 1920年,他取得硕士学位回国,未选择教职或科研机构的稳定岗位,而是直接加入地质调查所,携带地质包奔赴野外一线。 回国后,他将研究重点锁定在石油与煤炭领域,相继出版《石油》、《煤》两部专著。 在《石油》中,他首次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指出石油不仅来源于海洋动植物沉积物,陆地植物在适宜地质条件下也能生成石油。 这一观点是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开端,直接挑战了当时国际上普遍认定中国为“贫油国”的结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能源短缺成为工业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在一次会议上,谢家荣拍案直言:“中国石油分布广阔,不能只盯西北,全国都要勘探,这是国家命脉所在。” 1955年至1957年,全国石油普查启动,他亲自带队奔赴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及东南沿海多地考察,并在野外作业间隙夜间撰写《松辽平原踏勘方法》,明确提出找油应重点考察“储油岩层的性质”和“圈闭构造条件”。 这一方法直接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从东北林海到西南喀斯特山区,从西北戈壁到东南丘陵,他用地质锤敲过的岩石种类,远超许多人一生所见。 命运在1966年急转直下。全国范围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时,因留学经历和发表外文论文,他成为重点批斗对象。其多年绘制的地质图被指为“里通外国的证据”,其理论被斥为“反动学说”。 1966年8月13日,他在单位被批斗一整天,回家路上步履沉重、汗透衣衫。 妻子吴镜侬见状,赶紧为他准备晚饭,但他仅吃了几口便称疲惫,要求到客厅小床休息,担心夜间辗转影响妻子睡眠。 翌日清晨,吴镜侬发现他已无生命迹象,身旁有一只空安眠药瓶,床头留有一张字条:“侬妹,我先走了,望你保重。” 吴镜侬是典型的江南女子,一生支持丈夫事业。丈夫离世后,她默默整理家务,不久也服下安眠药自尽,留书称“去追赶你的父亲,他得有人照顾”。 她为子女准备了几个小木箱,分别贴上名字,箱内装的是各自的纪念物,并留下一筒阿胶,叮嘱“这种药,你快用得着”。 这对一生与地质图纸和矿石为伴的伴侣,在生命最后仍保持知识分子的沉静与体面。 1960年大庆油田出油,全国欢腾,这一发现令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前了数年。没有大庆,彼时中国工业体系的能源保障将长期受制于进口。 谢家荣为国家摘掉“贫油国”帽子,却在晚年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离开;他为国家找到能源宝藏,却只给家人留下几只旧物箱。 如何,他的“陆相生油”理论已写入中国地质学教材,大庆油田纪念馆中悬挂着他的照片。在中国地质学界,他的名字被视作一座不朽的丰碑。
晚上睡觉,丈夫转身搂住妻子说:"来不?"妻子啪地把灯按亮,掀开被子下床就蹲在床头
【9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