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名15岁的男孩在上厕所时,发现墙缝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他用手把泥巴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12 15:27:18

1941年,一名15岁的男孩在上厕所时,发现墙缝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他用手把泥巴刮开,竟然发现了一个油布包,当他打开包裹时,里面的东西让他既害怕又愤怒。 1937年12月13日,是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一天。当日军攻进南京时,一场维持40多天,且毫无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这时由于上海照相馆搬迁至成都,所以年仅14岁的罗瑾事业在国际安全区被躲过了一劫。1938年1月,罗瑾重新找了一家照相馆工作,也正是在这里,罗瑾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平常的一天,罗瑾正在忙碌时,一个日军少尉来到了照相馆冲洗照片。起初罗瑾对这两卷胶卷并不在意,然而当他在冲洗过程中,却发现了这两个胶卷全是日军对南京犯下的罪行。 这件事情一直到如今,罗瑾依旧记得非常清晰。他清楚的记得,日本人用的是樱花牌。并且当时,由于日军对南京展开了数周的大屠杀,所以电力许久没能恢复正常。 罗瑾在冲洗照片时,只能借着日光洗照片,而就在他换水时,他发现了照片上的画面是怎样的,就这样日军对南京百姓做的暴行赤裸裸的出现在罗瑾眼前。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年少的罗瑾愤怒不已。通过这些照片罗瑾也清楚的明白,日本人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娱乐和发泄,甚至还将这些画面记录下来,为的就是日后向他人炫耀。 所以这时的罗瑾在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将这些照片冲洗两套。并且从这之后,只要有日本人来冲洗照片,他都会备份一份。 就这样,在罗瑾胆战心惊的备份照片期间,他收集了30多张沾满鲜血的罪证。为了能让这些照片平安的保存下来,罗瑾甚至挑选了其中最清晰、最有代表性的16张照片做成了一本小相册。 当相册做好的那个晚上,罗瑾在封面上画了一颗淌血的心脏,一把刺向心脏的刺刀,一个“耻”字,以及一个代表“为什么”的问号。 就这样,从此之后罗瑾每天都生活的胆战心惊,生怕这本小相册被日本人发现,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1940年罗瑾加入了汪精卫的通讯队,起初罗瑾把这本小相册藏在床板下面。但在1941年,汪精卫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了一颗来历不明的手榴弹,准备在整个范围内大搜查。 得到消息后的罗瑾知道,相册不能在藏在床板下,便跑到茅厕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先将相册用油布包好,再塞进去,最后用泥巴将洞堵上。 一连十几天都相安无事,本以为十分妥善的罗晋有一天却突然发现,藏在洞里的相册不见了。 罗瑾也第一时间意识到,整个通讯队只有他是照相馆学徒出身。所以一旦查起来这本相册的出处,他将是第一个怀疑对象。 于是,他连夜跑到安徽乡下,随后又流亡多地。罗瑾自从离开南京后,便将这件事情藏在心底,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直到1990年,罗瑾偶然在闲聊时听到,在《文汇报》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年轻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冒死保护照片的事情。 这时的罗晋才知道,原来当时的相册并没有被发现。而是被同学吴旋捡到了。当时吴旋在茅房中时,看到了墙角砖缝处的异常,便掏了一下。 发现是一本小相册后,吴旋打开的瞬间就被吓了一跳。并且当时在通讯队已经有私藏日军相册的风声,吴旋为了保护这本相册的安全,便将相册藏在了弥勒佛背后底座的一个洞里。 这本相册也跟随着吴旋的脚步寂静辗转,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吴旋知道这本相册该面世了,他便将相册交给了当时的南京临时参议会,这本相册也成为了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铁证。 1995年,年过半百的罗瑾回到了南京,同年6月9日,罗瑾和吴旋首次重逢。当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时,曾经的记忆似乎在闪烁着。 吴旋不仅邀请罗瑾来到他住的老房子中做客,两人还聊了许久。而晚年的罗晋也在退休教师范立洋的表鼓励下,撰写了回忆录,将这段沉重的历史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2015年,这本无比珍贵的相册,与国内各档案机构所存其他南京大屠杀档案一起,成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媒体专访 《南京照相馆》原型罗瑾女儿:父亲冒死制作“屠城血证”背后的故事——上观新闻 2025-08-05

0 阅读:369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