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福建副省长贺敏学被抓,毛主席得知情况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珍的哥哥,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功臣!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位老革命突然被拘押,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纠葛?作为贺子珍的兄长,他与毛主席的亲缘关系本就特殊,更因井冈山时期的贡献而备受重视。1967年的这一事件,又将如何牵动高层心弦?
贺敏学1904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一个普通人家,早年求学时就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四一二事变后,他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永新狱中。同年七月,永新起义爆发,农民武装攻下县城,将他和其他同志救出。他随即与袁文才合作,组建赣西农民自卫军,担任副总指挥,率队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
面对国民党围剿,贺敏学率部转移到井冈山地区。1928年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永新三湾村,他前去联络,双方很快建立联系。在毛泽东指导下,他进入军官教导队学习,提升军事素养。此后,他参与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担任纵队长、师参谋长等职,负责保卫和后勤工作。毛泽东曾称赞他有三个“第一”:永新暴动为武装斗争先驱,是最早上井冈山的人员,并在解放战争中指挥部队首批渡江。
井冈山时期,贺敏学与毛泽东结下深厚友谊。他妹妹贺子珍也上山参加革命,成为井冈山首位女党员。1930年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多次负伤但未退缩。抗日战争中,他加入新四军,担任要职,在华中指挥游击队破坏日军设施。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野战军27军副军长,参与淮海战役,1949年指挥部队在安徽无为县渡江,成为首批跨江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贺敏学转入地方工作。先任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领导上海防空建设。1952年,转建筑领域,推动工人住宅改造。1954年6月,他赴京参加全国建筑工程局长会议,与外甥女李敏重逢。李敏向毛主席报告,毛主席召见他,询问工作情况,并重申对他的赞扬。这是他们分别20多年后的首次见面。
1958年,贺敏学调任福建副省长,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福州、厦门等地工业发展。他一贯低调,服从组织安排。1963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他,得知其行政待遇仅八级时,表示不满,认为以他的功绩应更高,但他坚持要求降低一级,让其他同志受益。
1967年2月,贺敏学在福州被有关部门带走。这一事件让他和家人面临压力。他的妻子李立英写信给李敏求助。李敏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得知后非常惊讶,因为贺敏学不仅是贺子珍的哥哥,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重要功臣。毛主席指示调查,并回信称“贺敏学是个好同志”。李立英凭此信证明关系,经过努力,贺敏学于关押83天后被释放。
释放后,贺敏学向周恩来总理写信,报告情况并请求恢复工作。周总理指示福建方面妥善安置。他重返岗位,继续推动当地建设。陈毅得知他的职务时,也认为以其资历应进入省委领导层,但贺敏学始终谦虚。晚年,他游览井冈山旧址,教育后辈传承革命精神。
贺敏学的经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忠诚和领导对功臣的关怀。这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扬,推动福建发展。他于1988年4月26日在福州因病逝世,其贡献永载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