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0岁的姜淑梅在女儿的鼓励下开始读书识字。75岁那年,她做...
小漫漫人物志
2025-08-11 15:52:48
1997年,60岁的姜淑梅在女儿的鼓励下开始读书识字。75岁那年,她做出惊人决定——写作!
姜淑梅于1937年出生在山东巨野县,因家中贫困,她16岁就早早嫁人了。婚后第 二年,丈夫去东北务工,她带着大儿子留在山东老家。
1959年是个荒年,23岁的姜淑梅抱着孩子离开家乡,去东北投奔丈夫。
然而,在东北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生存,她怀着孕推上千斤重的平车;在家自己熬碱,背着60斤重的碱块走几十里去城里卖......
十几年含辛茹苦,丈夫终于熬成了正式工,几个孩子也渐渐长大。
1996年,孩子们陆续成家,债务也还清了。姜淑梅本以为能松口气,安享晚年,老伴却突然遭遇车祸撒手人寰。
老伴走后,姜淑梅好像也被抽走了精气神,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女儿张爱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让母亲做点其它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于是便对她说:“妈,我来教你写字,你把过去的事记下来吧。”
年轻时,姜淑梅没读过多少书,只认得几个字。听到女儿这么说,她直摆手:“我这水平,写出来还不被人笑?”
可女儿却不放弃,缠着要教她。架不住女儿软磨硬泡,姜淑梅从“大、小、多、少”学起,渐渐上了瘾,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扑在认字和写字上。
等姜淑梅把字练好,女儿又说她有天赋,鼓励她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姜淑梅心底好像有什么破土而出,她看着女儿,坚定地点点头。
刚开始写故事,姜淑梅总写得颠三倒四?一次又写不好时,她气得把笔摔在桌上。女儿劝她说:“妈,你就按你说话的样子写,咋想的就咋写。”
姜淑梅茅塞顿开,用山东方言记下那些往事:地主家的长工如何偷给她半个窝头,雪夜里冻僵的乞丐临死前还攥着一根草绳,这些带着体温的细节,让文字有了筋骨。
七十六岁那年,姜淑梅的第 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了。出版社的编辑说,读她的文字像在听村口的老人讲故事,每个字都沾着泥和汗。
有读者跑到她家里,说书中那个逃荒时把最后一块饼分给妹妹的姑娘,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姜淑梅听了,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纳鞋底一边笑:“我哪会写书,就是把日子过成了故事。”
七十九岁时,姜淑梅受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八十岁那年,姜淑梅去大学做讲座,台下的学生问她:“姜奶奶,您觉得自己厉害吗?”她拄着拐杖站起来,慢悠悠地说:“我不厉害,就是不认怂。日子再难,你跟它较劲儿,它就怕你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