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印度的日子并不好过,它被美国打压,被西方抛弃,它正在寻求一根能够救命的稻草,中国当然是它首选。 印度曾经是美西方的“香饽饽”。美国为了制衡中国,把印度拉进“印太经济框架”,拍着胸脯说“技术随便用,市场随便进”。 欧洲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天天鼓吹“印度制造”能替代“中国制造”。 结果呢?印度市场准入门槛高得离谱,基础设施差得像“第三世界”,劳动效率低得能急死人——外资企业进去容易,想赚钱?门儿都没有! 更气人的是,印度在数据安全、知识产权这些事上和西方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比如印度要求外资企业把数据全存在本国服务器,还强制技术转让,这直接触了西方的“逆鳞”。 美国对印度的“耐心”很快就耗尽了:2024年以“国家安全”为由,把印度企业踢出5G建设;2025年初又对印度钢铁、铝材加征关税,理由是“印度补贴本国企业,破坏公平竞争”。 欧洲更直接,法国撤资印度新能源项目,德国暂停半导体合作,理由全是“印度政策不稳定,投资风险太高”。 印度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不过是美西方“制华棋局”里的一颗“可替代棋子”,用完了就被扔在一边,连句“谢谢”都没有。 被美西方“踹开”后,印度开始频繁向中国递“橄榄枝”。从边境对峙降温,到恢复部分直航航班;从放宽中国投资者签证,到暗示可能重新考虑加入RCEP。 印度媒体甚至放话“和中国合作,是印度经济突围的唯一出路。” 但印度的“真心”能信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印度在对华关系上向来“脚踩两只船”。 2020年边境冲突前,印度一边享受中国投资带来的就业和税收,一边在美西方怂恿下搞“去中国化”——封杀中国APP、限制中国投资,玩得那叫一个溜。 2022年加入“印太经济框架”后,又试图用中国市场当筹码,和美国谈条件:“你让我进框架,我就少和中国亲近点。” 这种“既想占中国便宜,又想靠美国撑腰”的投机心态,注定让中印合作充满变数。 更关键的是,印度国内对华敌意根本没消停。从民间反华情绪到政客炒作“中国威胁论”,从限制中国APP到封杀中国投资,印度的“对华友好”更像是权宜之计——现在被美西方“收拾”惨了,才想起来中国“可能”能拉它一把。 若中国此时放松警惕,甚至和美西方联手“做掉印度”,反而会掉进印度的“算计陷阱”:印度会立刻向美西方表忠心,换取更多支持,最终让中国陷入“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看到印度现在被美西方“收拾”得这么惨,有人可能会觉得“同情”,甚至想“拉它一把”对抗美欧。但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国际关系从来不是“你穷我有理”的慈善场,而是利益与实力的博弈。印度现在“求救”,不是因为“幡然醒悟”,而是因为美西方“不靠谱”。 若中国此时趁机打压,甚至和美西方联手,只会让印度彻底倒向对方,成为更危险的“对手”——到时候,印度可能一边从美国买武器,一边从欧洲引技术,转头就来和中国“掰手腕”。 正确的做法是“防”与“稳”结合:一方面,保持战略警惕,防止印度借中国之手摆脱困境后又反咬一口。 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渠道,逐步改善中印关系,让印度认识到“和中国合作比对抗更划算”。 毕竟中印作为相邻的两个大国,合作能一起赚钱,对抗只会两败俱伤——这个道理,印度早晚得懂。 最后想说,国际舞台上没有“傻白甜”,只有“利益至上”。对印度,我们可以给机会,但绝不能给“算计”的空间。稳住节奏,守住底线,别被“同情心”带偏,才是应对印度“求救记”的上策。
老外得知东大居然有八款六代机,心态崩了……印度网友心态最酸:印度行,你们也行?
【2评论】【4点赞】
MCY
一定要下决心:让印度倒向西方,中国才没后果顾虑。要让印度死了心不能脚踩两只船,多方捞好处……要让印度和西方去互咬。因为印度亡我之心不死,基本上全方位和中国做对,只有坑蒙拐骗,被信弃义这样的字眼……原因是五七空战后证明:印度无能力做棋子,只适合做蛆,那就是恶心别人
鸽子树
农夫与蛇,别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