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西方的军界一直有这么一个俗语,就是说最了解中国军队的,很有可能就是巴基斯坦

故人军情观 2025-08-10 21:04:09

其实在西方的军界一直有这么一个俗语,就是说最了解中国军队的,很有可能就是巴基斯坦人!因为只有巴军跟中国军队的合作最深,其他非洲等小国虽然也接受了中国的很多的培训,但是仅限于初级装备,也只有巴基斯坦接触到了中国空军的家底,接触到了一些更好的装备!

说实话,中巴两国军事合作确实走得近。从早期的歼-7战机改进,到后来联合研制JF-17枭龙战机,巴军接触中国装备的时间不短,范围也不算小。巴军飞行员常年使用中国造的战机,地面部队也列装了不少中国产的坦克和火炮。他们甚至还派军官到中国军校深造,学习战术指挥。

但要说巴基斯坦接触到了中国军队的全部家底,那可就错了。枭龙战机是中巴联合研制的没错,可中国空军自己装备的歼-20隐形战机,巴军连近距离观摩的机会都没有。中国陆军的99A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系统,巴军列装的型号也只是简化版。

真正涉及核心技术的战略装备,比如洲际导弹、核潜艇这些,别说巴基斯坦,任何国家都别想摸到边。中国军队的装备体系里,对外合作的向来是“外贸版”,核心的“自用版”始终捂着盖子。

中国的军事实力对全世界来说是个谜,这事儿不怪别人,主要是咱们自己向来低调。军队建设讲究“闷声干大事”,没必要把家底都亮出来给别人看。平时除了正常的国防白皮书发布,具体的装备参数、部队编制、训练强度这些核心信息,从来不会主动对外披露。外媒想打探消息,要么靠卫星照片猜,要么盯着中国军方发布的新闻片段扒,能拼凑出的信息少得可怜。

93阅兵的重要性就在这儿了。那是中国军队时隔多年后,一次大规模的公开亮相。天安门广场上驶过的东风-41洲际导弹、飞过的歼-20隐形战机、展出的无人作战装备,每一样都是外界观察中国军事思想的窗口。

导弹的射程能看出战略威慑范围,隐形战机的数量能推测空战体系水平,无人装备的种类能判断智能化发展程度。全世界的军事专家都拿着放大镜看,就想从这些装备里琢磨出中国军队未来想怎么打仗。

有人说中国军队好几十年没打仗,缺实战经验。这话听着有点道理,毕竟最近一次大规模作战还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但这恰恰让西方军事界头疼。

他们研究军事向来靠实战案例,美军打了伊拉克、阿富汗,俄军打了车臣、叙利亚,这些实战数据能让外界摸清楚他们的战术特点和装备短板。可中国军队没打过现代大规模战争,西方想靠既往经验推测中国的军事路数,根本找不到参照。

不过,现代战争早就不是靠人海战术拼消耗的时代了。信息化、智能化是主流,无人机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这些新形态作战,实战经验的参考价值正在降低。中国军队虽然没实战过,但这几十年没闲着。

朱日和军演搞实战化对抗,红蓝双方真刀真枪地练;海军舰艇常年在亚丁湾护航,积累远洋操作经验;空军战机频繁开展远海训练,模拟实战环境。这些高强度的演练,本质上就是在积累现代战争需要的能力。

中国的军事思想发展,从来不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美军强调海空霸权,俄军侧重地面突击,中国军队走的是自己的路。咱们有漫长的陆地边境,有广阔的海洋权益,还有复杂的地缘环境。军事思想必须围绕这些实际需求来发展。

从早年的“人民战争”到现在的“信息化局部战争”,每一次调整都基于自身安全威胁的变化,而不是看别人打了什么仗。

西方摸不透中国的底,还有个重要原因。中国军队的发展节奏太快了。十年前还在羡慕美军的隐形战机,现在歼-20已经成建制列装;五年前航母还只是试验平台,现在福建舰已经用上电磁弹射。

这种技术迭代速度,让西方的研究报告刚写完就过时。他们习惯了用线性思维推测发展,可中国军队总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打乱他们的预判。

其实说到底,中国军队不需要让别人完全摸透。国防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要具备足够的威慑力,让潜在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就行。太透明反而会失去战略模糊带来的优势。93阅兵亮出来的装备,是告诉世界中国有保卫自己的能力;平时保持神秘,则是让对手不敢轻易试探底线。

那些说中国军队缺实战经验的人,可能忘了现代战争的核心是体系对抗。单个装备的先进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指挥系统、情报网络、后勤保障能不能捏合成一个整体。

中国军队这几十年在体系建设上下的功夫,通过一次次军演和技术升级不断完善。真到了需要出手的时候,这套体系能不能发挥作用,才是关键。西方猜来猜去也没用,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按照自己节奏稳步前进的现代化军队。

0 阅读:971

评论列表

沙扁

沙扁

5
2025-08-11 13:06

只有臣服我们的国家才是最了解我们的国家,所以世界上暂时没有了解我们的国家

猜你喜欢

故人军情观

故人军情观

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生活在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