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孔朝天:3.5亿一台,爱

梦幻樱花季 2025-08-09 17:29:49

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孔朝天:3.5亿一台,爱买买,不买拉倒!我方纠结过后最终选择购买,而正是那次购买,让今后的德国人后悔不已。 在1997年秦岭隧道工程启动时,一场看似普通的设备采购,却藏着巨大转折:德国企业高价兜售盾构机,态度傲慢,谁知这竟成为中国技术崛起的导火索,让他们日后肠子悔青? 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于1996年底开工,这条线路穿越秦岭山脉,隧道全长18.46公里,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坚硬,断裂带多,地下水丰富。传统开挖方式效率低,安全风险高,一天推进几米,整体工期长达八年以上,成本高,国家急需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流通。 那时国内盾构技术空白,国际市场由德国海瑞克等企业垄断。盾构机能边掘进边安装混凝土衬砌,提高速度,降低风险。工程团队决定进口设备。 1997年,向德国海瑞克公司采购两台直径8.8米盾构机,每台报价3.5亿元,总计7亿元。这价格相当于巨额资金,对方态度强硬,不让价,不提供额外支持,甚至是二手设备。 中方负责人陷入纠结,计算成本:不买,工程延误;买下,能缩短工期。最终选择购买,确保项目推进。设备引进后,秦岭隧道于2001年6月贯通,提前10个月,证明了盾构机的价值。 这次采购暴露了技术依赖问题,激发国内自主研发决心。工程团队积累经验,组建专项组,投入攻关。从零起步,学习国外原理,克服轴承、液压等难题。经过努力,到2008年,第一台国产盾构机下线,由中铁隧道集团等单位制造,性能稳定,成本降低。 此后技术进步快,适用于复杂地层。国产盾构机在高铁、地铁等项目广泛使用,推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研发直径8.61米掘进主轴承,创世界纪录,标志中国成为盾构机行业引领者。 如今,中国盾构机出口全球,性价比高,服务好。德国企业市场份额下滑,价格下调,面对竞争压力大。那次高价购买虽苦涩,却成了转折点。我们自力更生,创新驱动,打破垄断,体现了中国工程实力的跃升。

0 阅读:84
梦幻樱花季

梦幻樱花季

梦幻樱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