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主席警卫沈同偷偷交了女朋友,没告诉主席,主席得知后,叫来沈同:“你今晚叫你女朋友过来,今晚把婚办了,我给你们做征婚人!”
1960年的北京城,秋风卷着落叶在中南海的红墙外打着旋儿,警卫组长沈同攥着值班电话的听筒,指节都泛了白,主席突然召见的消息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他后背沁出一层细汗。
这事说来蹊跷,三小时前主席散步经过西花厅,恰巧听见两个警卫员躲在廊柱后头嚼舌根:"沈组长每周末都往北京医院跑,听说找了个护士对象?"
"可不,都处半年了,愣是没敢跟主席透个气儿。"
主席当时就乐了,转身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咱们的警卫专家,倒把谈恋爱搞成了地下工作。"这话传到沈同耳朵里时,他正在更衣室整理领带,那条总被小王护士说歪了的深蓝色领带。
镜子里的年轻人突然红了耳根,他想起上周陪小王逛北海公园,两人躲在琼岛后山的凉亭里分食冰糖葫芦,山楂籽儿粘在她白大褂口袋上的模样。
颐年堂的灯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砖地上,沈同迈进门槛时,毛主席正伏在堆满文件的案头批阅报告,老花镜片上反射着台灯暖黄的光。
"坐。"主席头也没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北京医院的小王同志,政审材料我看过了。"牛皮纸档案袋推过桌面的声响惊得沈同心头一跳,他压根没想到组织上早就摸清了这段恋情。
更让他瞠目结舌的在后面,主席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今晚八点,带小王同志来颐年堂。厨师班老张腌的萝卜干正好开坛,咱们热热闹闹把婚事办了。"
这话说得轻巧,却惊得沈同差点从藤椅上滑下来,他哪知道主席三个月前就注意到,这个执行警卫任务时眼观六路的组长,每次去医院接人总要在吉普车后视镜前反复正军帽。
暮色渐浓时,护士小王被工作人员领进中南海,姑娘把平时扎成马尾的头发盘得一丝不苟,列宁装口袋里还别着支钢笔,那是沈同送她的生日礼物。
看见主席从海棠树下迎过来,姑娘眼眶瞬间红了。"新娘子可不能掉金豆子。"主席笑着打趣,顺手从警卫员手里接过个红绸包袱,"炊事班攒了半年的肉票,今天给你们包饺子。"
这场婚礼简单得不像话,没有花轿喜乐,主席往颐年堂正厅的太师椅上一坐,左右站着新人,背后挂着陕北时期那幅褪了色的"自己动手"题词。
杨尚昆端着茶缸当司仪,汪东兴拿着相机咔嚓直拍。最绝的是结婚证,沈同接过烫金证书时才发现,签发日期居然写着当天早晨,原来主席早半个月就吩咐秘书去民政局备了案。
婚宴摆在中南海小食堂,圆桌上的红烧肉是主席特批的,盛在粗瓷碗里统共八块,每桌宾客分一块还得对半切。
白菜粉条炖在军用饭盒里,萝卜干码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士兵,主席举着搪瓷杯说:"我年轻时在长沙办婚宴,用《湘江评论》的稿费买了半斤腊肉,新民学会的同志都说奢侈。"
满屋子人都笑起来,沈同看见小王偷偷把肉夹进他碗底。
多年后沈同才咂摸出滋味,1960年正是勒紧裤腰带的年月,主席七个月没碰最爱的红烧肉,却为个普通警卫员的婚事破了例。
那天婚宴结束后,主席把新人送到菊香书屋门口,月光下忽然说了句:"等你们金婚纪念日,我让厨师做毛氏红烧肉。"
可惜这个约定最终没能实现,但沈同夫妇始终记得,1960年深秋那顿萝卜干就窝头的婚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来得珍贵。
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记载,毛主席一生为身边工作人员主持过六次婚礼,每次都会叮嘱"婚事新办,不搞排场"。
这种以身作则的作风,恰是那个特殊年代最动人的浪漫,如今北京档案馆里还保存着沈同的结婚证存根,签发单位栏"中共中央办公厅"七个字力透纸背,仿佛还能看见那个秋夜,海棠树下老人慈祥的笑容。
骏马原驰
[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