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而陈赓笑着说:“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a 1955年9月27日的中南海怀仁堂,将星云集,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看着爱将肩上的大将军衔章,半开玩笑地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着我比跟着蒋介石有出息吧?” 没曾想陈赓却突然挺直腰板敬了个礼,一本正经地回道:“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这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连毛主席都愣了一下。 而这句玩笑话,背后藏着一段跨越十七年的战友情谊,更牵扯出红军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师长梗”。 1938年3月,山西神头岭,陈赓叼着根草茎,蹲在缴获的日军卡车旁清点战利品,突然扭头对正在包扎伤口的李聚奎喊:“老李,你这地形图比日本人的军用地图还准!” 谁料,李聚奎头也不抬回怼:“要不是你非把伏击点改在公路拐弯处,咱能多缴两挺机枪。”互怼日常,在386旅早就见怪不怪。 他们二人一个善谋一个敢打,神头岭歼灭日军1500人的战绩,让冈村宁次都气得跳脚。 可谁能想到,当年在战壕里互相托付生死的默契,会在十七年后演变成授衔仪式上那句引爆全场的玩笑。 陈赓之所以敢这么和毛主席开玩笑,全凭两人特殊的交情,1922年长沙自修大学的教室里,19岁的陈赓第一次听毛主席讲“工农联合”,课后追着喊“毛先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更传奇的是1935年土城战役,红军被敌军逼到赤水河边,毛主席急调陈赓的干部团冲锋,一句“陈赓行!可以当军长”的评价,直接决定了后来的军衔格局。 正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让陈赓成了极少数敢在1947年当面质疑毛主席作战计划的将领,甚至端着主席的茶杯就喝。 1955年评衔前,陈赓偶遇老乡李聚奎,半真半假地抱怨:“老李啊,我红军时期没当过师长,怕是不够大将资格。” 其实他早在红四方面军当过12师师长,偏要逗老实人:“要是徐立清找你核实,你就说我接替你当过师长。” 没想到李聚奎真把玩笑当了真,后来见到总干部部的徐立清,愣是一板一眼地“作证”陈赓接替过自己。 这事传到陈赓耳朵里,他既感动又好笑,李聚奎可是西路军失败后,靠装乞丐、吃草根独自穿越祁连山回到延安的硬汉,居然为句玩笑话较真。 其实陈赓的大将资格根本无需“操作”,黄埔一期“三杰”之一,救过蒋介石的命却毅然投奔红军,抗战时把386旅带成“日军最怕”的部队,解放战争更是从山西打到云南。 而毛主席那句“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绝非虚言,老蒋当年开价师长职位都没留住他。 但陈赓偏要把军衔功劳推给李聚奎,当年神头岭伏击前,是李聚奎带人连夜测绘出日军车队必经的“死亡弯道”,西路军全军覆没时,是李聚奎把最后半袋炒面塞给了伤员。 授衔仪式后陈赓回家,儿子追着问授了什么衔,他随口胡诌“芝麻酱”,这个梗后来传得比“李聚奎给的大将”还广。 可是,仔细一想,正是这种混不吝的幽默感,让革命年代的硝烟都显得不那么沉重,当别的将领正襟危坐时,只有陈赓敢在毛主席作报告时,冲上台“借”主席的茶杯解渴。 如此鲜活的生命力,或许比战功更能解释为何毛主席总笑着摇头:“这个陈赓,怎么就长不大。” 李聚奎后来因主持石油工业建设错过1955年授衔,1958年才补授上将,有人替他惋惜,他却说:“克拉玛依油田出油那天,比戴将星还高兴。真正的军人,谁会把荣誉挂在肩上? 神头岭的硝烟散去十七年,当年并肩伏击日军的他们,一个用玩笑消解了军衔的神圣,一个用朴实诠释了信仰的纯粹。 信息来源:新湖南——开国大将陈赓的几则奇闻轶事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而
粉樱萌娃
2025-08-08 14:40:5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