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这两年航母造完就已经发现不对味了。自己的无人机、无人艇、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08 12:16:50

东大这两年航母造完就已经发现不对味了。自己的无人机、无人艇、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要把航母给玩没了,特别是将来连有人战斗机都会变得鸡肋,还要航母做什么?   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CH-6这种长航时无人机,续航能到24小时,速度高达700公里/小时,还能执行从侦察到打击的多任务操作。   这些无人机的优势在于成本低,相比动辄几亿美元的舰载机,简直是“白菜价”,但战斗力一点不含糊。   乌克兰战场上,廉价无人机都能干掉昂贵的坦克和舰艇,靠的就是数量多、部署灵活,中国显然也在走这条路,通过大量无人机形成“蜂群”战术,对付像航母这样的大块头目标,简直是降维打击。   中国2021年测试了一种能在水下和空中双域作战的“跨介质无人机”,这东西能悄无声息地靠近目标,然后发起突袭,云舟科技的无人艇还能携带多艘小型攻击艇,形成“狼群”围攻模式。   想象一下,航母周围突然冒出几十上百个无人艇,雷达可能都来不及反应,更要命的是,这些无人艇成本低,损失了也不心疼,航母的护航舰队再强,也很难应对这种饱和攻击。   显然,中国正在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不对称打法,削弱航母这种高价值目标的生存能力。   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星空-2”飞行器,速度能到6马赫以上,还能在低空机动,躲避传统防空系统,射程覆盖整个西太平洋,甚至远到关岛。   DF-17导弹更是“航母杀手”的代名词,射程1800-2500公里,配上高超音速弹头,20分钟内就能让美国航母战斗群“全军覆没”。   美国2024年12月的国防报告都承认,中国的导弹库在全球领先,航母的“宙斯盾”系统和SM-3拦截导弹面对这种攻击,基本没辙。   中国的反卫星技术和低轨高超音速武器,能直接瘫痪航母的卫星导航和通信系统,让它变成“聋病号”,这种复合威胁下,航母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这直接动摇了航母的核心价值,航母靠舰载机投射力量,但现在无人机的性能已经开始碾压有人机,中国的GJ-11隐身无人机,专为高威胁空域设计,性能甚至被认为超过了美国同类装备。   中国还在搞“空中航母”概念,一架大型无人机能带几十架小型无人机,形成集群攻击,这种“蜂群”战术成本低、效率高,连F-22、F-35这样的顶尖战机都未必能占上风。   有人说,人类飞行员的反应速度和抗损伤能力,早就比不上无人机了,虽然核武器投放还得靠人,但常规作战中,无人机的性价比已经让传统战机显得有点“鸡肋”,航母作为舰载机平台,重要性自然也跟着打折扣。 那航母是不是就彻底没用了?倒也没那么绝对,中国的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还在不断升级,尤其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但未来的战争环境,航母可能得换个玩法,不再是冲锋陷阵的主角,而是退居二线,干点“区域威慑”或者“远洋投射”的活儿。   比如,航母可以转型成“无人机母舰”,专门搭载无人作战系统,负责侦察、打击甚至电子战,英国已经开始试水这种“无人机航母”概念,中国估计也不会落后。   不过,航母的护航舰队得赶紧跟上,比如装备高能激光武器或者微波武器,专门对付无人机和导弹的饱和攻击。   美国已经在搞HELCAP计划,试图用激光武器拦截高超音速导弹,但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能量供应和天气条件都是大问题。   无人机、无人艇、高超音速导弹、空间武器,这些技术加起来,构建了一个多维的作战体系,目标就是用不对称优势压制对手,在台海或者南海这种地方,航母可能更多是拿来“秀肌肉”,实际作战任务还是得靠无人系统和导弹部队。   美国也在加紧应对,2025年5月测试了“爪-A”高超音速无人机,想追赶中国的领先优势,但不管怎么说,航母的传统角色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不可替代了。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航母只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真正的底气还是来自技术创新和多元化战略,面对未来战争的变局,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海上的力量格局。

0 阅读:1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