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滚出去!”近日,上海地铁一男子因抢座失败,竟用三种语言切换辱骂乘客。即便开始被撞到伤口的乘客,开启手机录像警告,对方仍未停止,直到下一站到站,对方被女伴拉走才结束冲突。网友:一看就是纯正的沪爷! “乡下人,坐什么坐?滚出去!”这句充满歧视的怒吼,在2025年8月3日傍晚的上海地铁7号线车厢内炸响。 事件发生在晚高峰时段,地铁车厢里挤满了疲惫的上班族,空调的冷风也吹不散那股闷热。小林(化名)拖着受伤的右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坐下,膝盖上的绷带还隐隐渗着血丝。可还没等他喘口气,一个穿粉色裤子的男人,便猛地撞了过来,直接碾过他的伤口。 “嘶!”小林疼得倒吸一口凉气,抬头提醒:“麻烦您注意一下,我腿上有伤。” 而对方非但没道歉,反而冷笑一声,用上海话甩出那句刺耳的辱骂。紧接着,像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际范儿”,他又切换成英语,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周围乘客纷纷侧目。 见此情况,小林愣住了,下意识掏出手机录像,镜头里,男人更加嚣张,用普通话继续输出:“谁让你坐的?没看见我走过来吗?”话音未落,竟抬脚再次踢向他的伤处。 疼痛瞬间炸开,小林差点从座位上弹起来,而男人却得意地笑了,仿佛这是一场胜利。车厢里的空气凝固了,有人皱眉观望,有人低头刷手机,唯独没人站出来。 直到列车广播响起:“下一站,东安路。”一个一直站在旁边的女性突然拽住男人的胳膊,压低声音道:“够了,别闹了!”男人这才骂骂咧咧地被拖走,临走前还不忘回头瞪小林一眼,仿佛他才是那个挑事的人。 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评论区炸开了锅。“会说三门外语,却学不会尊重人?”“沪爷的优越感真是刻在骨子里了!”也有本地网友反驳:“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种人不代表上海!” 事实上,这并非孤例。就在同一天,上海地铁还发生了另一起冲突,一位盲人牵着导盲犬进站,被一位大爷当众辱骂:“人都没养好,还养狗!”两起事件叠加,让“城市文明”四个字显得格外刺眼。 由于上海常住人口中40%为外来者,地铁日均客流超1000万,资源紧张下的“身份焦虑”被一次次放大。 而对于此事件,上海地铁已联合警方介入调查,拟将涉事男子列入“不文明行为黑名单”。但比处罚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在2025年的今天,还有人把“地域歧视”当勋章?从广东人开洋行、宁波人经商到苏北人务工,上海的历史本就是一部移民奋斗史。 只能说,真正的体面,从来不是靠口音或籍贯来证明的。城市的温度,不在于它拒绝谁到来,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个疲惫的人,安静地坐一程。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犯众怒了!上海,视障女子带导盲犬坐地铁,不料,一位老人看到后,便对她破口大骂,说
【1015评论】【129点赞】
逢年好大雪
上海一部分人的素质太差。
大肚羊
生活在上海现在可能觉得有些优越感,可是在乱世这些富庶之地大部分百姓就遭殃了,还是不要那么嚣张为好。
有觉无眠
往前扒一扒,这位上海人也许还不如乡下人,是上海人就有骄傲的资本了吗?在上海如此素质,你也就是个瘪三,称不得上海人。
用户10xxx62
上海和江苏多数人都排外
用户43xxx12
战时又一奸。
用户10xxx86
生活在上海十几、几十平的房子,还装城里人!
书签
上海滩河埠头,百乐门头瘪三种[滑稽笑]
有机咖啡爱好者
上海是龙国的资本巅峰都市,要称沪爷。第1档居住的环境每平米25个以上,第2档20~25,第3档15~20,第4档10~15,第5档可能有点爬不上坡了。有点小日本说的底层国民世代轮回。如果按照年纪来分的话,10岁应该有1000个,20岁2000个,30岁3000个,40岁4000个,50岁5000个,60岁一个小目标以上。要不然真的不好意思讲沪语。只是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老破小里面的破落户。这些老的为什么会脾气不好,就是因为是人生的loser.
用户16xxx94
这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