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岁被亲生父亲卖到风月场,新中国成立后,她将四百万大洋和一百七十两黄金的字画

文史充点站 2025-08-08 11:22:24

她13岁被亲生父亲卖到风月场,新中国成立后,她将四百万大洋和一百七十两黄金的字画捐给故宫博物院。 13岁的潘白琴站在苏州一家茶楼里,手抱琵琶为客人弹奏,她本是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祖父潘世恩是清朝状元。 家道中落后父亲无奈将她送到茶楼学艺谋生,小姑娘每天要弹奏十几个小时,手指经常磨得流血,但她从不抱怨。 1943年,潘白琴在一次演出中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张伯驹,这位盐业银行的董事不仅欣赏她的琵琶技艺,更看中了她身上的文化气质。 张伯驹当时已经是有名的收藏家,家里藏着《平复帖》、《游春图》等国宝级文物,他花重金帮潘白琴脱离了茶楼,两人很快结为夫妇。 婚后,潘白琴改名潘素,开始了全新的人生,张伯驹专门为她请来三位老师:朱德甫教花卉绘画,夏仁虎传授古文,汪孟舒指导山水画技法。 潘素学画的劲头特别足,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练习,常常画到深夜,她的手因为长期握笔,中指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七年苦练后,潘素的画技突飞猛进,她专攻青绿山水,用色清雅,构图精巧,1950年,张大千看到她的作品后惊叹:“神韵高古,直逼唐人。” 新中国成立后,潘素的画被选为国礼,1954年,她的《天目山杜鹃》被送给印度总理尼赫鲁,《雁荡山云海》赠给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 但真正让潘素名垂青史的,是1955年的那次捐赠,夫妇俩决定将毕生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分文不取。 这些文物的价值惊人,《平复帖》是西晋陆机的真迹,张伯驹1937年花4万大洋买下,当时能在北京买40套四合院。 《游春图》更是传奇,1945年,有人想卖给外国人,张伯驹听说后立刻拿出170两黄金买下,这幅隋朝展子虔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除了这两件国宝,他们还捐出了《秋林平远图》、《千里江山图》等珍品,总共38件文物,如果按市场价计算,价值难以估量。 很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做法,当时正值困难时期,这些文物随便卖掉一件,就够一家人过上富裕生活。 但潘素有自己的想法,她说:“这些宝贝本来就属于中华民族,我们只是代为保管,现在有了新中国,它们应该回到该去的地方。” 1957年,张伯驹因为历史问题被划为右派,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有人劝潘素把一些文物要回来变卖度日,被她断然拒绝。 “捐出去的东西哪有要回来的道理?”潘素宁可去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也不愿意为了钱去麻烦国家。 那些年潘素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她在一家塑料厂做包装工,每天要站十几个小时,回家后还要照顾被批斗的丈夫,自己却从不叫苦。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潘素也没有放下画笔,她在废纸上练习,用树枝当笔在地上画山水,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让同事们都很佩服。 1973年,张伯驹的问题得到澄清,潘素也重新回到了画坛,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得很高评价,美国、日本的博物馆都想收藏她的画。 1980年代,潘素已经成为著名的画家,她的一幅画能卖几万元,但她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有记者问她是否后悔当年的捐赠,她笑着摇头。 “那些文物在故宫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能看到,如果在我家里,只有我们夫妇俩欣赏,多可惜啊。” 1992年,潘素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她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但留下了50多幅精美的画作和一个关于奉献的传奇故事,故宫博物院专门为她举办了追思会,院长说:“潘先生夫妇的捐赠,让故宫的收藏更加完整,他们是真正的文化守护者。” 如今当年潘素夫妇捐赠的文物都成了故宫的镇馆之宝,《平复帖》、《游春图》经常出现在重要展览中,让无数观众得以一睹国宝风采。 你觉得潘素夫妇当年的选择值得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这些珍贵的文物?   信源:张伯驹与潘素:完美的婚姻,是彼此的成全. 中国吉林网

0 阅读:28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