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美国提出了俄方“可以接受”的提议
普京总统的助手尤里·乌沙科夫今天在评论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唐纳德·特朗普的会晤时表示,在与美国总统特使史蒂夫·惠特科夫会谈期间,俄罗斯收到了美方提出的对俄方来说“似乎完全可以接受”的提议。 就先从军控这盘棋来说,美国这次恐怕是在核武器数量上松了口。 要知道,《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明年到期,双方手里的核弹头数量还都卡在1550枚的上限,可美国今年军费预算里给核武器升级拨了450亿美元,比俄罗斯全年军费还多120亿,却迟迟拿不出新的谈判方案。 俄罗斯这边更精明,去年试射的“萨尔马特”导弹射程能覆盖美国全境,等于把谈判桌搬到了对方家门口。 现在美方提议可能同意将核弹头数量上限微调至1600枚,看似俄罗斯多了50枚额度,实则美国借机保住了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部署。 这种“各让一步”的账,普京心里门儿清——毕竟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靠的是发射系统而非单纯数量。 去年新增的12艘核潜艇已经让美国太平洋舰队坐立难安,多50枚弹头不过是顺水推舟的面子工程。 能源领域的交易更像是暗箱操作里的重头戏。美国对俄能源制裁喊了三年,结果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反增12%,今年前七个月对美原油出口悄悄涨到每天35万桶,比制裁前还多5万桶。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小九九——他们年初刚把原油开采成本压到45美元一桶,却发现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在亚洲卖60美元还供不应求,与其看着俄罗斯赚亚洲的钱,不如自己悄悄进口点压价。 美国能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本土炼油厂用俄原油提炼的汽油成本比用德州原油低8%,这些精打细算的账,早被克里姆林宫摸得门儿清。 所谓“可接受的提议”,大概率包括放宽对俄石油技术的部分限制。 比如允许通用电气向俄罗斯油田出口钻井设备,而俄罗斯则默许美国企业参与西伯利亚液化天然气项目,这种各取所需的交易,比任何外交辞令都实在。 不仅如此,美方提议里还很可能包含“冻结当前战线”的条款,允许乌克兰保留现有控制区,同时俄罗斯获得顿巴斯地区的经济开发权。 这等于让俄罗斯用实际控制区换来了国际社会默认的“经济管理权”,比单纯的军事占领划算得多。 乌克兰去年向欧盟出口的粮食里,30%要借道俄罗斯控制的港口,这种经济捆绑早就成了俄罗斯手里的筹码,现在美国松口,不过是承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经济制裁领域的松动更见美国的窘迫。美国商务部今年列出的对俄制裁清单虽然增加到1200项,却悄悄把钛合金材料从清单里划掉了。 波音公司的787客机机身35%用的是俄罗斯VSMPO公司的钛材,断供半年就让波音积压了43架待组装的飞机,每架每天的仓储费高达2.1万美元。 俄罗斯这边也不含糊,顺势提出恢复向美国出口稀有金属铌,这种用于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美国80%依赖进口,而俄罗斯的储量占全球32%。 而美俄这轮互动最妙的是时机拿捏。特朗普正为大选忙得焦头烂额,需要对外展示“外交成果”,而俄罗斯刚在金砖峰会上拉到6个新成员国,底气比去年足了不少。 美国那些“可接受的提议”,其实就是承认了俄罗斯这些年在经济、军事、地缘上攒下的家当,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给现实算了笔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