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周总理在大会堂接见外宾,一颗子弹突然射进了大会堂。总理十分恼怒,下令一两天内必须破案,而当凶手被抓获后,在场人无不表示震惊。 周恩来1898年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道中落,但他聪明好学,早年去天津南开学校念书,那时候就喜欢参与学生活动,讨论国家大事。1917年他毕业后,先去日本留学,没多久转到法国搞勤工俭学,在工厂打工的同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觉得这能救中国。1920年,他在欧洲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正式入党,成为早期党员。回国后,他投身革命,1924年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副主任,负责教育学员。1927年南昌起义,他是主要领导者之一,组织部队起事。 1930年代,他在上海领导地下情报工作,躲避敌人追捕。抗日战争时,他到重庆,当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推动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中,他协助指挥淮海战役等大战役,帮助解放军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当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处理内政外交。1954年去日内瓦会议,推动和平解决印支问题。1955年万隆会议,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很大。后来他继续领导经济建设,推动五年计划,强调科技教育发展,还接待很多外国领导人,促进中外关系。他一生勤俭,工作到最后,1976年逝世。 1966年2月2日上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会见非洲客人,过程中北侧窗户玻璃被一颗5.6毫米步枪子弹击中,外层有个小孔,内层裂开,弹头卡在中间。服务员下午发现后报告,警卫确认是枪击。周恩来知道后中断活动,确保客人离开,然后查看现场,对负责人发火,批评警惕性低,下令公安快速破案。公安部成立专案组,包括技术专家和弹痕专家陈建华。他们从玻璃裂纹和弹头分析,起初以为射击点在长安街附近车辆上,排查上千辆车和司机记录,没结果。陈建华观察裂纹不均,提出远距离射击可能。组里在西郊靶场实验,用同口径枪射击模拟玻璃,确认距离约600米,在南长街住宅区。走访一户军区领导人家,在传达室找到猎枪,看守说孩子们前几天在屋顶打鸟。检验枪支匹配,涉案者是几名青少年,开枪打鸟时一颗流弹飞偏击中大会堂。汇报时大家震惊,这么大事竟是孩子无意造成。 专案组上报后,周恩来指示各部门参观现场,提高安全意识。他下令对民间枪支弹药登记收缴,到2月15日已收集141支枪和1.9万多发子弹。这推动了枪支管理试行办法的制定,加强社会治安。周恩来继续当总理,处理外交,推动中外交流,如1972年接待美国总统,签署联合公报。他还关注经济调整和科技进步,视察工厂实验室。健康问题出现后,他仍坚持工作,到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群众自发悼念,他的骨灰按遗愿撒入江河。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