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美国是不是取消制裁,已经不重要了;中国让不让你进市场,才是真正的王牌。”高志凯这句话,像一颗钉子,直接把话钉进了很多跨国巨头的CEO心里。十几年前,他们还在PPT里把中国标成“可选市场”;今天,如果PPT里缺了中国,董事会直接让你重写。 这些跨国巨头的转变,背后是中国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中国是“世界工厂”,现在成了“全球创新策源地”。 就拿特斯拉来说,刚进中国时,零部件本地化采购率还不高,现在都超过90%了。中国的供应链不仅能满足需求,还能反哺全球。空客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9570架新飞机,占全球近四分之一,这哪是市场,分明是“发动机”。 更绝的是,中国市场还成了全球标准的“试验田”。就说汽车行业,以前是欧美定标准,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骑绝尘,倒逼全球车企跟着转型。德国福沃克集团在中国四次增资,扩建底盘悬挂系统基地;汉高在烟台建鲲鹏工厂,搞绿色生产。这些动作,都是在押注中国市场的未来。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的制裁难道不重要了?看看现实吧。美国那边还在折腾制裁,可跨国公司的钱却哗哗地往中国流。2024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162亿美元。施耐德电气在华30家工厂,21家成了“零碳工厂”;阿斯利康在青岛建7.5亿美元的生产基地。这些企业用脚投票,比任何表态都有说服力。 说到底,市场的逻辑最实在。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这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消费能力强,还能把消费转化为创新动力。以前是“中国制造”,现在是“中国创造”,从高铁到5G,从新能源到人工智能,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在弯道超车。 高志凯那句话,其实点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化的今天,谁掌握了市场,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美国的制裁或许能折腾一时,但中国市场的大门一旦关上,损失的可不是中国,而是那些离不开中国的跨国企业。就像通用当年靠中国续命一样,现在这些巨头要是没了中国市场,怕是连“续命”的机会都没有了。
“以后美国是不是取消制裁,已经不重要了;中国让不让你进市场,才是真正的王牌。”高
阿智通鉴
2025-08-08 09:21:37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