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郑洞国年仅21岁的小女儿遇害,噩耗传来,74岁的郑洞国失声痛哭,悲痛之下,他向上级提了一个要求。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7年寒冬的一个深夜,郑洞国家里那盏彻夜未熄的灯下,等待的是永远无法回家的女儿。 他的小女儿郑安玉,在工厂宿舍里惨遭杀害,青春永远定格在十八岁。 噩耗传来时,郑洞国如遭雷击。 明明几天前家中客厅的灯光下,女儿还鲜活地坐在他面前,眼睛里闪着光和他讨论未来。 “爸,要是我高考顺利,您觉得学什么专业好?我特别喜欢文学,那些字里行间的诗意多美啊!” 女儿清脆的声音犹在耳畔。他当时温和地笑着,拍拍她的肩说:“安玉,跟着自己兴趣走最重要。” 那场景里弥漫的温馨期盼,此刻变成了锥心刺骨的回忆。 出生在兄弟姊妹众多的家庭,郑安玉赶上家里的好时候,自小生活无忧。 她不仅容貌出众,还聪敏好学,气质中带着一股书卷气,让郑洞国格外珍惜这个老来得的女儿。 虽是女孩,志气却不输男儿,一门心思扑在备考上,憧憬着考上大学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父亲,他常在灯下想象女儿学业有成的模样,那是支撑他晚年的最大盼头。 命运的残酷在女孩浑然不觉中悄悄降临。 她刚进厂工作时,带她的老师傅也带着个叫周磊的男青年。 小伙子长得周正,老师傅常半开玩笑说:“周磊,安玉这样的姑娘可不好找,你得用心啊。” 本是些无心之语,周磊却当了真,渐渐对郑安玉动了心。 他在车间里处处关照她,抢着帮她干活。 爽朗的郑安玉生性单纯,她出身和睦的大家庭,习惯像对待兄长那样回报周磊的帮助。 买点糖果点心回赠以示谢意。 这些善意的小举动落在敏感内向的周磊眼中,却是别样含义。 每次收到东西,他都暗自欣喜,误以为安玉对他有意。 日子久了,这份单相思愈演愈烈。 直到某天,女同事好心提醒安玉:“我看周磊瞧你的眼神不对,他是不是喜欢你呀?” 安玉噗嗤笑了:“姐你可真能想!我当他像亲哥一样!” 这话恰被路过的周磊听见,句句如针扎进心里。 他这才明白,自己隐晦的情感对方完全没察觉。 受刺激的周磊第二天直接拦住安玉,鼓起全身勇气表白:“安玉,我真的喜欢你!你…能接受我吗?” 突如其来的求爱让毫无准备的女孩慌了神。 她本能地摇头拒绝:“周磊哥,我只把你当家人看待,真没法答应你。” 这话像盆冰水浇透了周磊。 他所有的幻想破灭了,痛苦中开始夜夜买醉,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 悲剧发生在那个雾气弥漫的冬夜。 周磊又一次喝得昏昏沉沉往宿舍区走,恰巧看见安玉独自下班的身影。 连日积压的怨怼混着酒劲翻涌,他竟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 毫无戒备的安玉刚用钥匙拧开宿舍门锁,突然被一股大力推进门内! 刚惊呼出声,嘴立刻被带着酒气的手死死捂住。 昏暗灯光下,安玉惊恐地瞪着双目赤红的周磊。 他声音嘶哑带着哭腔:“跟我处对象吧小玉!我会把心都掏给你……” 被死死按住的女孩拼命摇头,泪水夺眶而出,眼里满是不解与拒绝。 这彻底激怒了情绪崩溃的周磊,绝望化作一股邪火——他猛地瞥见桌上那把闪着冷光的裁布剪刀! 刹那间所有的自制力土崩瓦解,他抄起剪刀就向挣扎的女孩捅去! 锐器刺穿棉袄的声音异常沉闷。 安玉身体一僵,难以置信的神情凝固在年轻的脸庞上,鲜血瞬间染红胸前衣襟,她像片凋零的叶子滑落在冰冷的水泥地面。 浓重的血腥味冲进周磊鼻腔,酒劲霎时吓醒。 看着自己满手的血和女孩毫无生气的身体,巨大恐慌攫住他,他魂飞魄散地夺门而逃。 次日清晨,当女工们推开宿舍门时,刺耳的尖叫声划破厂区寂静。 郑洞国接到消息死活不信,直到亲眼看见女儿躺在血泊中冰冷僵硬的遗体。 这个历经沧桑的男人猛地跪倒在地,发出野兽般的哀嚎。 几天前还活蹦乱跳的女儿,此刻毫无血色地躺在这里。 所有关于大学、文学和未来的期待全成了泡影。 法网恢恢,周磊很快被捕归案。 正义的审判会如期而至,但对郑洞国而言,那个会在灯下和他谈诗论文的小姑娘,那个承载了他后半生所有期盼的珍宝,永远消失在那个寒冷彻骨的冬夜。 女儿枕头下压着翻旧的高考复习资料,抽屉里珍藏的《普希金诗集》刚读到夹书签的那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铅字旁边,泪痕般的点点血迹已干涸发黑。 窗台上的盆栽还绿着,却再没有人给它浇水了。 主要信源:(《郑洞国传》)
1977年,郑洞国年仅21岁的小女儿遇害,噩耗传来,74岁的郑洞国失声痛哭,悲痛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8 05:12:11
0
阅读: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