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位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驾驶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腾空而起。当飞机攀升至700米高空时,一架歼击机竟如鬼魅般迎面撞来!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让她浑身血液都在刹那间凝结成冰...... 【消息源自:《中国空军女飞行员紧急迫降实录》2023-09-15 军事纪实;《新中国首位一等功女飞行员》2022-11-08 解放军报】 1982年10月的张家口机场,秋风吹得跑道旁的枯草沙沙作响。34岁的刘晓连把飞行帽往头上一扣,金属搭扣发出清脆的"咔嗒"声。这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机长拍了拍安-26运输机的舱壁,对正在做航前检查的机械师说:"老李,今天这铁家伙没闹脾气吧?"机械师抹了把脸上的机油,咧嘴一笑:"刘机长放心,连颗螺丝钉都拧得死死的。" 谁也想不到,三小时后这架飞机将在700米高空遭遇生死劫。上午九点整,安-26准时升空执行运输任务。刘晓连握着操纵杆的手很稳,飞机像只听话的大鸟平稳爬升。副驾驶小张正低头核对航路图,突然整个驾驶舱剧烈震颤起来——轰!一声闷响伴随着金属撕裂的刺耳声,所有人被甩得撞向仪表盘。 "歼击机!右侧有歼击机!"领航员老陈捂着血流如注的额头大喊。透过右侧舷窗,能看见半截银灰色机翼正打着旋往下坠。刘晓连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她发现液压表指针在疯狂摆动,操纵杆突然重得像灌了铅。"抓紧!我们要掉高度了!"她几乎是吼出来的,同时用全身力气往后拉杆。 飞机像块石头似的往下坠,高度表数字跳得让人心惊肉跳:600米、550米、500米...驾驶舱里弥漫着液压油刺鼻的味道,挡风玻璃上糊满深色油污。通信长老王拖着骨折的左腿,硬是爬回座位拽下通讯耳机:"塔台!7701呼叫塔台!"耳机里只有沙沙的电流声。 "没时间了,准备迫降。"刘晓连的声音出奇地平静。她扫了眼高度表——380米,这个高度甚至不够跳伞。机械师老李突然指着仪表盘惊叫:"起落架指示灯全灭了!"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机腹着地。领航员忍着腿伤迅速展开航图:"跑道东侧有片草坪,但那边停着两架加油的歼-6..." 飞机此时离地面只剩两百多米。刘晓连突然发现油门杆卡死在三分之二位置,她猛地扭头对副驾驶喊:"帮我数三下!"两人同时发力,硬是把油门杆掰回了怠速位。这个动作让飞机猛地一沉,驾驶舱里没固定的地图册哗啦啦飞起来,像受惊的鸽子。 "所有人检查安全带!"刘晓连的声音盖过了警报声。她看见跑道旁的草坪在视野里急速放大,远处那两架银白色歼击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就在飞机即将擦过树梢的刹那,她突然猛打方向舵,运输机像醉汉似的歪着身子从两架歼-6中间滑了过去。 "电源!主电源没关!"通信长突然嘶吼起来。机械师闻言立刻往舱门爬——那里有手动断电闸。飞机此时正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在草地上颠簸,每个弹跳都让人牙齿打颤。老李被甩得撞在舱壁上,还是挣扎着够到了红色闸刀。"咔!"随着这声轻响,所有仪表灯瞬间熄灭,飞机借着惯性继续向前滑行。 当这架伤痕累累的安-26终于停下时,地勤人员发现它的铆钉崩掉了七成,右翼梁裂开二十厘米长的口子。刘晓连解开安全带时才发现,自己的作训服后背全被冷汗浸透了。她转头看向机舱,四个战友虽然挂彩但都活着,阳光从千疮百孔的舱顶漏下来,在他们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三个月后的授勋仪式上,将军把一等功勋章别在刘晓连胸前时低声说:"你改写了中国空军女飞行员的历史。"这位平时雷厉风行的女机长突然红了眼眶,她想起迫降成功后,机械师老李说的那句玩笑话:"刘机长,下回能不能挑个软点儿的地方降落?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此刻望着台下年轻的飞行学员们亮晶晶的眼睛,她知道,这些孩子将来会降落在更远的地方。
1982年,一位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驾驶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腾空而起。当飞机攀升至7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08 00:33: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