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吃里扒外,这次中国不能再装看不见了! 最近巴基斯坦爆出13家太阳能板进口企业洗钱1110亿卢比的大案,这帮公司虚报价格转移资金到境外,表面看是经济犯罪,但背后暴露的是巴基斯坦监管体系的巨大漏洞,甚至可能涉及更深层的对华合作信任危机。 这帮公司玩的把戏其实挺简单,就是在进口太阳能板的时候故意把价格报高。比如一批实际价值100万美元的太阳能板,他们敢报到300万美元,中间的差额就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到境外。 这种操作能长期得逞,只能说明巴基斯坦的监管体系简直是筛子。海关查不出虚报价格,税务部门也不管企业财务报价是不是真的,甚至连这些公司是不是空壳,都没人去核实。 但有一说一,这种套路在巴基斯坦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就比如2015年,中国雅百特公司虚构巴基斯坦木尔坦太阳能项目,通过伪造合同和资金流水虚增收入2.6亿元,最后被证监会查实罚款60万元。当时,雅百特在巴基斯坦的所谓"施工",连一张真实的现场照片都拿不出来,全靠PS造假蒙混过关。 就这种状况,还能逃脱监管,只能说明巴基斯坦的海关、税务、外汇管理部门,根本就没把进口监管当回事。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巴基斯坦海关居然要求进口商申报的金额必须与中国出口商申报一致,否则就罚款。听起来挺严格,但实际操作中,巴基斯坦进口商和中国出口商早就串通好了,两边申报的虚假价格完全一致。 比如中国出口商申报出口300万美元太阳能板,巴基斯坦进口商也申报进口300万美元,海关一看两边数据吻合,直接放行。至于实际货物价值到底多少,根本没人去现场验货。这种掩耳盗铃的监管,简直是洗钱者的天堂。 更严重的是,这种监管漏洞正在动摇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信任。中巴经济走廊中,中国在巴基斯坦能源领域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项目占比30%。但巴基斯坦企业通过虚报价格转移资金的行为,直接导致中国投资回报率下降15%-20%。 2025年巴基斯坦宣布对进口太阳能板征收18%增值税,表面上是保护本地产业,实际上是为了填补洗钱造成的财政窟窿。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让中国企业无所适从。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的监管漏洞还存在深层次的政治因素。军方和地方势力在太阳能项目中利益盘根错节,形成了庞大的腐败网络。 比如俾路支省的太阳能项目,必须向当地部落武装缴纳"保护费"才能开工,这些费用最后都通过虚报价格转嫁给中国投资者。2024年中国企业在俾路支省投资的300兆瓦光伏电站,因拒绝向部落武装支付2000万美元"保护费",项目设备被扣押长达6个月。 在这种监管环境下,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风险与日俱增。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20-2025年中国在巴基斯坦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损失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呀!中国在巴基斯坦投了那么多钱,搞了那么多大项目,结果发现自己的合作伙伴连基本的市场秩序都维持不了,甚至可能有人故意在背后搞小动作,这谁能受得了? 说到底,巴基斯坦的监管体系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筛子,既挡不住洗钱的暗流,也留不住中国的投资。如果巴基斯坦不能痛下决心改革监管体系,中巴在太阳能等领域的合作很可能陷入信任危机。 毕竟,没有人愿意把钱投进一个黑洞,更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吃里扒外"的合作伙伴继续打交道。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已经够多了,是时候让巴基斯坦自己学会"断奶"了。
巴基斯坦吃里扒外,这次中国不能再装看不见了! 最近巴基斯坦爆出13家太阳能板进口
不吃饭的玲玲
2025-08-08 00:06: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