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沈醉到重庆渣滓洞视察工作,一个疯老头与他擦肩而过。仅仅几秒的对视时间,沈醉突然冲着身边的人喊道:“他不是疯子,把他给我抓起来!” 一个眼神能改变命运吗?1947年重庆,军统头子沈醉与装疯卖傻的地下党员韩子栋在监狱里偶然对视。这短短几秒的交锋,差点让这个伪装了十多年的”疯老头”前功尽弃。究竟是什么让经验老道的沈醉一眼就识破了韩子栋的伪装?这场惊心动魄的对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韩子栋,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1930年,韩子栋从老家山东到北平求学,闲暇时就在书店做店员维持生活,也因此接触到了许多进步书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韩子栋打工的春秋书店,实际上是中共北京特科的一个秘密工作地点。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1933年通过考察的韩子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北平特科”的一员,为党组织传递情报。 之后韩子栋奉命打入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蓝衣社”(复兴社)内部。在同乡孔福民的帮助下,韩子栋成功成为一名内部人员,开始为组织上搜集关于国民党内部更高层次的情报。可好景不长,1934年,因为叛徒的出卖,韩子栋不幸被捕入狱,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 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牢狱生涯。韩子栋先后被关押在北平、南京、武汉、益阳、息烽等地的秘密监狱。在南京秘密监狱,饭是红大米拌沙子、石头、头发,不到40岁,韩子栋的牙齿都脱落了,只好吃稀饭。而韩子栋因为长期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度过,皮肤病、风湿病、盲肠炎也越来越严重。 1946年,韩子栋被转移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了降低敌人的警惕性,寻找逃脱机会,韩子栋开始装疯卖傻。他每天蓬头垢面,在监狱里疯疯癫癫地跑步,时而发呆,时而胡言乱语。有一次,天上烈日炎炎,站在树荫下一会儿都汗流浃背。有两个特务却拿韩子栋寻开心,他们在太阳底下画了个圈,骗韩子栋站在圈子里不能动,韩子栋为了稳住自己疯了的人设,就傻乎乎的站在那。 在白公馆,几乎所有的特务都被韩子栋给骗了,认为他就是一个疯子。看守们称他为”疯老头”,经常让他干脏活累活,甚至带他外出买菜。韩子栋利用这些机会,暗中观察周围地形,为越狱做准备。 关键时刻到了。1947年的一天,当时的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来到白公馆视察,他一进来就看到”疯老头”韩子栋围着一棵石榴树来回跑步,旁边是几个看守则在旁边取笑。沈醉是军统的高级特务,经验丰富,眼光毒辣。就当沈醉走过韩子栋身边时,眼神不经意的对视却让沈醉警觉起来,他觉得韩子栋是装疯,不然怎么会有那样犀利的眼神。 沈醉问监狱长他是什么人,监狱长说他是疯了的共党嫌疑。沈醉命令监狱长:“关起来!真正的精神病人,看人痴呆呆的,他瞟我一眼,说明他神志清醒……”这一声令下,韩子栋立刻被关押起来,接受沈醉的严刑审讯。 韩子栋咬紧牙关,不管敌人怎么折磨,他总是口中喊着”疯话”。沈醉气得发疯,示意白公馆的所长卢兆春要严密审查这个人,之后自己就走了。让韩子栋没想到的是,卢兆春不以为然,派人将”老疯子”拖回普通监狱。看守长对沈醉的判断不太服气,觉得自己在这里呆了这么久,怎么会看不清一个疯子。 这次险情让韩子栋意识到处境越来越危险,必须尽快实施越狱计划。过了几天,韩子栋养好了身体,陪着卢兆春去买菜。1947年8月18日,机会终于来了。卢兆春碰到有朋友打牌,手痒没忍住。他就叫了一个警察看着韩子栋,自己打牌去了。 那天气候炎热,警察热的一身大汗,韩子栋就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钱递给警察,恳求他买个西瓜回来解渴,警察一看,这钱买一个西瓜绰绰有余,还能剩两包烟钱,拿过钱就去买西瓜了。就在这个空隙,一出院子,韩子栋立马把衣裳脱了,一刻不敢停留的往江边跑,搭乘一个艄公的船逃离了这个地方,成功越狱。 韩子栋沿江而下,经过45天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河南解放区。1948年1月,他向中央组织部递交了入狱及脱险报告,恢复了党籍。新中国成立后,韩子栋历任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贵阳市委副书记等职。 有趣的是,韩子栋和沈醉后来都成了《红岩》小说的人物原型,分别是华子良和严醉。1985年,两人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意外重逢。沈醉主动向韩子栋道歉,而韩子栋则大度地表示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两个曾经的对手,竟然成了朋友。 1992年5月19日,韩子栋在贵阳去世,享年84岁。这位传奇的革命者用14年牢狱生涯诠释了什么叫钢铁意志,用一次成功越狱书写了监狱史上的传奇。而那次与沈醉的对视,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惊险的瞬间之一。 一个眼神暴露身份,一次对视险些前功尽弃。韩子栋与沈醉的这次交锋,堪称谍战史上的经典片段。你觉得如果当时沈醉没有离开,继续深入调查,韩子栋还能成功越狱吗?在那个特殊年代,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故事让你印象深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47年,沈醉到重庆渣滓洞视察工作,一个疯老头与他擦肩而过。仅仅几秒的对视时间
熹然说历史
2025-08-07 22:15:57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