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为什么一些领导要用你还反复打压你? 周明第三次在项目庆功宴上被王总“敲打”时,终于品出点不对劲。王总举着酒杯,当着全部门的面说:“小周能力是有的,但太傲气,这次能拿下客户,主要是团队托着他,年轻人还得磨磨性子。” 可谁都知道,这个项目从方案初稿到客户对接,几乎是周明一个人扛下来的。熬夜改了17版方案的是他,顶着客户冷脸三次登门的也是他。庆功宴前,王总还私下拍着他的肩说“做得不错,给你申请了奖金”,转脸就在公开场合泼冷水。 这种“用你又压你”的戏码,在他入职两年里反复上演。王总总把最难啃的活儿丢给他,嘴上却说“这事儿没那么复杂,你肯定能搞定”;他做出成绩,王总要么把功劳分给其他人,要么强调“这是我指导有方”;甚至有次他提出的创新方案被大领导表扬,王总转头就找他谈话:“想法挺好,但别太张扬,枪打出头鸟。” 周明起初以为是自己想多了,直到一次偶然听到王总和其他部门领导聊天。王总说:“小周这小伙子,能力强但不好管,不压着点,尾巴就翘上天了,到时候我这个部门经理还怎么当?” 他这才明白,有些领导的“打压”,本质是一种控制欲。他们需要你的能力来完成业绩、巩固自己的位置,却又怕你太强盖过他们的风头,甚至威胁到他们的权力。就像放风筝,既要让风筝飞得高,证明线在自己手里,又得时不时拽拽线,防止风筝挣脱。 更深层的原因,藏在权力的不安里。有些领导自身能力有限,只能靠“打压”来维持权威。他们见不得下属比自己亮眼,于是用否定、贬低的方式,制造“你离不开我”的错觉。就像老园丁对待长势太旺的新苗,总要剪剪枝,不是担心苗长不好,是怕苗长得太快,超过自己打理的范围。 还有一种更现实的考量:平衡。部门里若只有一个人特别突出,容易打破团队的权力结构。领导用“打压”来拉平差距,既能让其他人心里平衡,也能让你时刻保持“需要依附团队”的清醒。就像天平,一边是你的能力,另一边是领导需要的稳定,反复施压,不过是在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周明后来换了部门,新领导看他方案做得好,会在会上直接说“这个创意很关键,小周花了不少心思”,也会在他犯懒时敲桌子:“这个细节没处理好,赶紧改。”他才明白,真正的“用”,是让你在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在该改进的地方被提醒,而不是用“打压”来掩盖自己的不安。 就像栽树,懂行的人会修枝,但从不会为了怕树长高,就往根上泼冷水。因为他们知道,树长得好,才是栽树人的本事。
邱贻可指导没随队去横滨,但也同时离开了体总,可能回家休息调整一下,前段时间冲动怼
【9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