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上海姑娘宋梅到皖北插队,19岁的她在寒风呼啸的土坯房里熬过冬天,种地时总被硬土块难住。村里的刘铁柱话少人实,常默默帮她敲散土疙瘩,送热水时被打趣也只憨厚笑笑。
1972年夏,宋梅洗衣时被山洪卷走,刘铁柱跳河救了她,自己胳膊被铁丝划得鲜血直流。看着他补好的破衬衫,宋梅心里起了变化。
1973年春节,刘母带着鸡蛋来访,宋梅望着窗外飞雪,想起半年来的照料。当返城通知和上大学的机会同时到来,她撕了通知,决定留下结婚。
婚礼简单,可日子过起来才知不易:她的搪瓷盆成了公婆洗脚盆,绣的枕巾总沾泥印。刘铁柱不懂她为何在煤油灯下看书,见她把长毛玉米饼喂鸡便沉脸。
1977年秋,宋梅买了自学书,喝了酒的刘铁柱却把书撕得粉碎。那晚,村喇叭播报恢复高考的消息,宋梅的心亮了。
1978年春,离婚申请盖了章,她知道该重新开始。
感恩与爱情缠在一起,物质匮乏时追求精神生活是否奢侈?至今没有答案。宋梅后来的故事无人知晓,但她的选择让人琢磨:生活与理想冲突时,是将就还是改变?
有人说那时人单纯,现在报恩顶多请顿饭;有人赞知恩图报是美德,也有人说用婚姻报恩害人害己。
若回到那个年代,你会为报恩结婚,还是宁可独自生活?欢迎聊聊。历史人物历史
信源:
《中国青年报》知青口述史系列报道
《解放日报》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访谈
安徽省档案馆知青档案数字化工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