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 日消息,俄罗斯中央自动化与液压研究所(TsNIIAG)与 Project-Technika 股份公司合作,于 2024 年完成了该国首架国产旅客登机桥(PBB)的研发。该项目实现了全生产本地化,所有组件均来自俄罗斯制造商,大幅降低了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及进口限制带来的风险。 据了解,这款登机桥的原型机已生产完毕,正在进行全面测试,预计未来几个月投入使用。其采用电液和机电驱动装置,可对高度、长度及配置进行调整,能够与多种机型相兼容。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确保定位精准,减少飞机与地面设备受损的可能性。 该登机桥的设计满足了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运营需求,尤其适用于低温环境,这对于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机场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这些地区的温度波动和结冰现象常对地面支持设备产生不利影响。除承担安全舒适的旅客登机这一主要功能外,该项目还包含对现有外国产登机桥的维护与改造内容,此举有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俄罗斯机场的技术独立性。 此前,俄罗斯在旅客登机桥方面完全依赖进口。苏联时期及苏联解体后,此类设备主要由荷兰 Aviabridge 公司等外国企业供应。1972 年,首座登机桥在谢列梅捷沃机场安装,但由于与当地气候条件不匹配,冬季频繁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后被拆除并转移至塔什干,因当地冬季气候较为温和,符合荷兰产登机桥的技术要求。不过,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塔什干的这些登机桥也因无法使用而被拆除。 近年来,俄罗斯机场的登机桥供应合同仍由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制造商获得。国内缺乏同类替代产品,不仅阻碍了机场基础设施的发展,还增加了建设及维护成本。 此次俄罗斯国产旅客登机桥的问世,为机场基础设施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组件与控制系统的本地化生产,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及国内专业技术的提升。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扩大机场设备的品类,降低运营费用。专家认为,国产登机桥的应用将增强俄罗斯的技术自给自足能力,并推动支线机场更广泛地使用登机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