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投太平军,与洪秀全纵论天下英雄,最终因三观不合,趁夜逃遁? 左宗棠是个
只能不撒可可
2025-08-06 08:18:24
左宗棠曾投太平军,与洪秀全纵论天下英雄,最终因三观不合,趁夜逃遁?
左宗棠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特别是,他与太平军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甚至传出他曾投太平军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先来看几种关于左宗棠和太平军的观点。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里提到,有传说太平军围困长沙时,左宗棠去见洪秀全,和他讨论攻守、建国的策略,还劝洪秀全放弃天主耶稣,改崇儒教,结果洪秀全没听,左宗棠便连夜逃走 。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也说,左宗棠因郁郁不得志,曾投奔太平军,劝太平军不要提倡上帝教,也别毁儒、释,以此收买人心,可洪秀全、杨秀清没采纳,左宗棠就离开了,最后为清廷效力。而杨东梁在《左宗棠评传》里,对这些说法直接否认,认为不足为凭,没有采纳。
实际上,从时间线和实际情况就能推翻左宗棠参加过太平军的观点。咸丰二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当时左宗棠隐居在湘阴柳庄。湖南巡抚张亮基在胡林翼的极力推荐下,多次邀请左宗棠出山协助防守长沙。左宗棠深思熟虑后,冒着炮火,登梯子进入长沙城,开始“昼夜调军食,治文书”。
咸丰二年深秋,长沙小吴门的城墙被太平军的火炮轰出个缺口。守兵慌乱间,一个身着青布棉袍的中年人踩着碎砖攀上城头,手里攥着本油布包着的城防账册。他扯开嗓子吼:"东南角火药库还剩三百斤,调二十人去堵缺口!"这人便是左宗棠,彼时刚受巡抚张亮基之邀,入幕主持防务。
后世说他曾投太平军,实在是没见过他那本账册。现存湖南省档案馆的残卷里,密密麻麻记着每日军火消耗:"十月初三,发鸟枪五十杆,铅弹十二斤,击贼于天心阁";"十月十五,用劈山炮轰塌贼营二座,毙贼百余人"。墨迹里混着的血丝,是他亲赴前线时被流弹擦伤的痕迹。
他给女婿陶桄的家信里说得明白:"粤匪起事时,我正督佃户疏修汨罗江堤,闻其焚掠州县,恨不能提刀相向。"
最能证清白的,是他治军的铁规矩。同治元年在衢州,有个哨官私藏太平军的"天条书",被他当即斩首。行刑时他站在辕门外,指着那本被血浸透的小册子骂:"此等惑众妖书,见一本烧一本!"这话被亲兵记在《楚军营纪》里,如今读来仍觉凛然。
光绪年间修《湖南通志》,编纂者特意核对过左宗棠的履历:咸丰二年入长沙幕,三年随张亮基赴武昌,四年入骆秉章幕,期间从未有过脱离清军的记录。那些传言,就像他晚年常骂的"嚼舌根",经不住账本、信札、营纪这些硬东西一戳。
从左宗棠的思想立场和人生追求来看,他也不可能参加太平军。左宗棠出身书香门第,深受儒家思想熏陶,20岁就中了举人。虽然之后科举不顺,但他得到了林则徐、陶澍等众多高官名流的赏识。他的理想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秉持着封建士大夫的“正统观”,从心底里就不会以朝廷叛徒的身份加入太平军。他给友人的信件、留下的诗文,都能体现他对清廷的忠诚和对儒家礼教的坚守。
另外,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那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左宗棠曾投太平军,与洪秀全纵论天下英雄,最终因三观不合,趁夜逃遁?不过是个没有事实依据的传说罢了。
#左宗棠# #洪秀全太平天国# #民族英雄左宗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