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拳还没落下,普京就已经收到两个坏消息 第一个坏消息,就是按照俄罗斯财政部的说法,在今年7月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同比下降了27%,约合30多亿美元。 这记闷棍来得真不是时候。克里姆林宫账本上的数字正在渗血,西方制裁的绞索比想象中勒得更紧。30亿美元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对每天烧掉3亿军费的战争机器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前线士兵的工资单、坦克的柴油费、导弹的零件钱,哪样不是吞金兽? 更讽刺的是国际油价明明站在80美元高位,俄罗斯油轮却像做贼似的在公海上玩"影子舰队"的把戏。印度炼油商们一边狂砍采购价,一边把俄油贴上"阿联酋制造"的标签转手倒卖。这种打七折还包邮的买卖,难怪莫斯科的国库要唱空城计。 第二个坏消息藏在欧盟刚通过的第十轮制裁里。布鲁塞尔那帮官僚这次学精了,不再盯着肉眼可见的输油管道,转而掐住了俄罗斯的科技命脉。最新禁令清单上,连卡车轮胎和轴承钢这种"不起眼的小玩意"都被划了红线。没有这些工业维生素,T-90坦克的履带怕是要用胶水粘。 普京的军工复合体正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去年还能靠拆冰箱芯片拼导弹,现在连洗衣机马达都要省着用。俄军最近发射的巡航导弹里,拆开外壳能看到2014年产的民用电路板,这种拿豆浆机零件打现代战争的操作,活像用算盘破解量子计算机。 但最致命的打击来自能源市场的釜底抽薪。德国关掉最后一个核电站时,全世界都等着看欧洲人冻成企鹅。结果柏林用半年时间把俄罗斯天然气份额从55%压到0%,这种壮士断腕的狠劲,让靠着能源讹诈混日子的克宫彻底傻眼。现在欧洲储气罐装满92%,就算普京马上拧开阀门,也没人多看他一眼。 不过莫斯科总有出人意料的后招。听说他们正把目光转向非洲,用打折小麦换黄金的以物易物交易玩得风生水起。就是不知道当俄罗斯老百姓看着黑海舰队用粮食换来的金条时,会不会想起超市里涨了四倍的面包价格。这种"要枪炮不要黄油"的治国哲学,倒真把斯大林时期的配给制精神发扬光大了。 西方算盘打得噼啪响,却忘了俄罗斯人最擅长的就是"苦难经济学"。当年纳粹兵临城下时,他们能在零下40度用拖拉机厂造坦克。现在不过是回到熟悉的生存模式——只不过这次围城的不是德国装甲师,而是SWIFT系统和半导体禁运。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发出全球警告!俄新社8月6日报道称,俄罗斯军事分析家科罗琴科表示,俄罗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