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让出港口!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19国军队堵港,导弹都架好了,这是想倒逼中方让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达尔文港经营权的争议近期成为国际焦点。 事件核心是中国企业多年前通过澳大利亚公开竞标程序,合法获得了该港口99年的经营权。 需强调的是,接手前达尔文港运营艰难,长期亏损。 中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现代化改造后,港口吞吐量猛增十倍,为澳北部地区创造了数千就业岗位和上亿澳元年税收,显著提升了港口价值与区域经济。 当港口战略与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澳政府即以模糊不清的“国家安全”为由,意图撕毁合同,将经营权转交给美国背景财团。 此要求缺乏令人信服的安全证据,明显违背了双方依法签订的商业契约精神。 基于此,中方有充分的法律和商业理由坚决维护其合法经营权。 出让该权益不仅意味着数十亿美元前期投入的损失,更将开创危险先例,严重打击国际投资者对澳及西方商业法律环境的信任。 面对中方拒不让步,澳大利亚转而寻求外部武力背书,联合以美国为首共19个国家,在达尔文港周边海域启动了代号“护身军刀2025”的大规模联合军演。 此次演习集结3.5万兵力,其庞大规模及针对性选址,使得其“表面演习、实为威慑”的意图显露无遗,构成了一场明确的集体武力“堵门”行动。 作为此轮施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在演习中高调部署并试射“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在试射后仍保持高度战备状态,其瞄准方向被认为有意识地指向中国相关的敏感区域。 这种部署被解读为直接的军事威胁展示,试图配合政治层面向中方施压,共同“倒逼”中方在港口问题上屈服。 19国联盟通过大规模军事集结和前沿导弹部署释放强大压迫信号,其目标清晰。 迫使中方在达尔文港这一兼具重大经济与战略价值的资产上作出让步。 面对罕见的跨国军事压力,中方的回应既坚守原则又异常沉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中方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一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中国政府维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正当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被任何外部武力威胁动摇。 发言人特别强调,国家间交往应遵循契约精神和国际法治规则,而非诉诸胁迫。 中方的立场有坚实后盾。 在军事安全层面,中国已建立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体系,拥有先进导弹及反导能力,完全能有效监控、慑止乃至反击靠近周边的敌对行动,确保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更为关键的是经济反制维度。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特别是关键原材料供应中占据关键位置。 若澳方及其支持者执意背约,中方完全有能力实施精准经济反制,这对依赖中国市场的澳经济等可造成即时且严重的冲击,历史摩擦已有明证。 值得玩味的是澳大利亚的矛盾表现。 总理阿尔巴尼斯刚结束为期一周的访华行程并签署合作协议,返澳后针对中方的联合军演即迅速启动。 这种外交姿态的戏剧性转折,损害了其作为合作伙伴的信誉。 综上,澳大利亚联合多国以军演“堵门”、导弹“亮剑”等方式施压,企图迫使中方放弃达尔文港合法经营权,面临多重困境。 其法律根基薄弱,毁约违反基本国际商业法则。 其威慑在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及高度相互依存的全球化背景下效力存疑。 其行动已严重打击澳自身的国际商业信誉,挫伤投资者长期信心。 同时,军演必然干扰港口正常运营及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害的是澳本土民生。 因此,事件的走向渐趋明朗:中方在法律和道义上占据高地,其维护合法权益的立场有实力支撑,不可能在军事胁迫前退让。 澳方及联盟的行动缺乏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道义和法律基础,更存在显著的自身风险与利益损失。 “倒逼”中方的目标难以实现,反而可能令发起者陷入法律纠纷、经济受损、声誉扫地的窘境。 达尔文港风波的结局,更可能以中方经营权的依法维持及施压方的实质挫败告终。 主要信源:(光明网——《中国企业获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租约 外交部回应》)
我国不让出港口!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19国军队堵港,导弹都架好了,这是想倒逼中方让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6 04:39:41
0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