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鲁迅瞒着妻子朱安,与女学生许广平同居怀孕。谁知,鲁迅母亲劝说:“留着

橘柚香味 2025-08-05 23:53:08

1927年,鲁迅瞒着妻子朱安,与女学生许广平同居怀孕。谁知,鲁迅母亲劝说:“留着吧,好歹是周家的血脉。”后来,许广平却因鲁迅的一句话,甘心做他背后的女人。 鲁迅的婚姻,说实话,一直都很尴尬。 他那个结发妻子朱安,是母亲给他包办的,婚礼办得挺隆重,但夫妻生活从头到尾都没多少实质内容。两人合了个影,一起生活倒是不多。 结婚当天朱安还穿着凤冠霞帔,坐在堂前等着新郎官,可鲁迅自己心里清楚,这桩婚事他压根不情愿。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像鲁迅这样读过书、见过世界的知识分子,其实早就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一套心生抵触,只是碍于母亲一手促成,他又一向孝顺,不好直接拒绝。 他和朱安确实没有夫妻之实。 婚后不久他就找机会离开老家,奔了外地教书、写文章,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次面。 朱安倒是一直留在家里,陪着鲁迅的母亲过日子,操持家务,像个真正意义上的“周家媳妇”。 她没受什么现代教育,说话不多,做事踏实,是那种典型的老式女人。没人知道她内心是苦是甘,只知道她从来没有抱怨过鲁迅,也没有去外面诉苦。 这样的婚姻其实也不是鲁迅一个人的事,很多那个时代的人都经历过。 名存实亡,说是夫妻,其实两条平行线,各自过着自己的日子。鲁迅骨子里是孤傲的,他反感那种人情世故的束缚,也不愿意在一段没感情的关系里将就。 他可以在文章里骂封建,讽道德先生,但面对自己母亲和朱安,他总归还是温和的。 他不爱这个女人,但从未恶言相向,也没把她赶走,更没搞什么激烈的婚姻决裂。 他一面反传统,一面又留着传统的壳子,处处小心,这是他性格里的纠结,也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写照。 而许广平的出现,是在鲁迅已经四十多岁的时候。 当时她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年轻,干练,读了不少书,思想也活跃得很。 她第一次走进鲁迅的课堂,就被那股清冷又犀利的气质吸引住了。 起初她只是敬仰,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好感。 她找各种机会与他通信、请教问题,信写得诚恳热烈,有点冲劲,但不轻浮。 鲁迅起初只是欣赏这个学生的才气,没多想,后来两人通信多了,也就走得近了。 他们的书信,后来被整理成《两地书》。 看得出来,那不是普通的“师生往来”。两个人都带着情绪在写字,有默契,有试探,也有感情。 等许广平到了上海,他们的关系就不再只是文字里的来回。 他们开始一起生活,没有结婚,没有宴请宾客,也没有红纸黑字,纯粹就是两个人愿意待在一起。 许广平怀孕,是个不小的转折点。 那时候的她,虽说接受了新思想,但内心深处还是会担心没名没分的现实。 她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怕这孩子一出生,外头的闲言碎语就跟着来。 她哭过,也闹过,甚至一度想打掉孩子。 鲁迅没有劝,也没有拦。 他不是不在意,而是有点不知所措。 一边是孩子的母亲,一边是家中还有个名义上的妻子,他不太擅长处理这种人情上的复杂场面。 更多时候,他是沉默的。 他有文化,有思想,可他终究也是那个时代里的人。 反倒是鲁迅的母亲知道许广平怀孕以后,说了句挺典型的话:“留着吧,好歹是周家的血脉。” 这一句话,把许广平从“外人”拉进了家族的圈子。 老太太本来不太待见她,觉得这个年轻女子抢了她媳妇的位置。但一听说怀的是孙子,态度立马软了。那会儿讲究“香火”,一个男孩能让很多规矩悄悄转弯。 朱安并没有反对。 她知道许广平的存在,也知道这个孩子。她不吵不闹,甚至在鲁迅去世后,还接纳了这个孩子,视如己出。 朱安从没和许广平正面冲突过,甚至还曾当众说许广平是个“好人”。 这不是心胸宽广,而是她早已看透了自己的位置。她守着那个“结发妻子”的身份,没有指责,也没有退出,只是默默站在鲁迅的身后。 许广平生下孩子以后,鲁迅起了名,叫“周海婴”。 他自己带着点小心思,选了个“海上生明月”的“海”,也算是给孩子的未来多留一点希望。 鲁迅是个细致的人,哪怕写文章时锋芒毕露,面对家庭却格外柔软。 那几年,他们三口之家过得挺温馨。 他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妻儿,还常常在笔记里记录儿子的体温、饮食、成长轨迹。 但这样的平静没维持多久。1936年,鲁迅病重去世,年仅五十五岁。 他走得很快,从生病到离世不过几个月时间。 许广平一直守在身边,照顾饮食,陪他度过最后一程,那之后,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她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长”。 不仅要养育儿子,还要照顾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她没有推辞,也没有怨言,月月寄钱,事无巨细地照料家里两个长辈。 抗战时期,她在广州被日军逮捕,受尽酷刑。 脚被折磨得变了形,差点走不出牢房。她咬牙挺了过来,什么都没说,靠一口气活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任命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参与政务,也继续整理鲁迅的文稿。 她没有把自己放在“鲁迅夫人”的名号上,始终低调做事。 很多人说她是“鲁迅背后的女人”,可细细想来,她从不站在背后,她一直在旁边,和鲁迅一起撑着那个家,一起过日子。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74
橘柚香味

橘柚香味

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