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刘邦和诸侯联军近60万,被项羽三万骑兵打得大败。刘邦逃到虞县的后,张良

佳佳说史 2025-08-05 13:33:50

彭城之战,刘邦和诸侯联军近60万,被项羽三万骑兵打得大败。刘邦逃到虞县的后,张良对他说:“要败项羽,得先劝降一人。”

刘邦的几十万大军在彭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项羽仅凭三万精锐骑兵,长途奔袭,就将这支庞大的诸侯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十余万人命丧战场,余部四散溃逃。

曾经浩浩荡荡的汉王,此时仅带着不足五万的残兵,狼狈不堪地退守到虞县城内,放眼望去,城外尽是仓皇的败军,而项羽在夺回彭城后,后续主力源源不断抵达,兵力不再劣势,战斗力更是碾压,形势对汉王来说,已经到了悬崖边缘。

大将樊哙性情耿直,见此惨状,激愤地想要立刻出城与项羽拼命,刘邦尚存一丝清醒,立刻驳斥了这种鲁莽的想法,六十万大军都惨败收场,眼前这区区几万疲惫之兵如何对抗项羽?

他满怀忧虑地望向身边的顶级智囊张良,寻求出路。

张良沉思良久,提出了一个关键人物,英布,这位被称作黥布的九江王,在秦末乱世中拉起队伍,投靠了项羽,被封王于淮南。

但张良洞悉英布与项羽之间存在深刻裂痕,他并非项羽的江东嫡系,且本人野心勃勃,对项羽多有不满。

若能将他策反,不仅能为刘邦解除南方的后顾之忧,更将平添一个强有力的盟友,这个建议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给困境中的刘邦带来了希望。

然而,派人去策反英布,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项羽刚取得彭城大胜,威震天下,而英布表面上仍是项羽部属。

出使之人不仅需过人的胆识,更需极佳的口才,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首异处,张良本是最佳人选,但刘邦此刻离不开他。

于是刘邦故意用激将法,对手下众人大加嘲讽:“看你们这些人,没一个能真正参与谋划大事!”众人虽然难堪,却无人敢接这烫手山芋。

关键时刻,平时不太显眼的谋士随何挺身而出,郑重向刘邦请命:“大王,我愿意出使淮南,说服英布归汉!”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刘邦深知此行风险,反复询问随何是否清楚后果,随何斩钉截铁地回答:“臣明白凶险,但为了大王基业,为了天下太平,万死不辞,英布本非项羽死忠,如今项羽势大,诸侯皆惧,臣必向其陈明利害,争取其归顺!”

刘邦被其决心打动,当即应允:“好,就信你一回,若成功,必重重赏你!”

现实远比预想困难,抵达淮南后,随何数次求见英布均遭拒绝,他毫不气馁,转而重金收买英布身边亲信,托其传话:“请大王见臣一面。若言之有理,请采纳;若无理,就地斩杀即可,避而不见,绝非待客之道,也有损大王威名。”这番话终于说动英布,得以召见。

然而,真正下定决心背叛项羽这尊强大的战神,对英布而言依然艰难,十几天过去,他仍在犹豫徘徊之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项羽很快得知刘邦派使者秘密接触英布的消息,顿时紧张万分,生怕后院起火。

他立即派出使者赶往淮南,表面问候,实为探查施压,当项羽使者正在与英布交谈时,随何果断闯入现场!

他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必须破釜沉舟,随何高声对英布喊道:“大王,说好今日与汉王使者会面商谈大事,怎么此刻反在接见楚使?”

此语一出,瞬间将英布置于绝境,随何太了解项羽的多疑狠辣,就算英布此刻没有反心,仅仅汉使私下到访并闯入见面这一点传回彭城,也足以让项羽认定英布背叛!

到时英布就百口莫辩,必遭灭顶之灾,横竖都是一死,倒不如真的反了!

这最后一击,彻底斩断了英布的退路,英布猛一咬牙,心一横,当即下令将项羽的使者处死,然后对随何郑重表态:“就按你的意思办,我这就发兵攻打楚国!”

英布的叛变,如一颗投入战局的震撼弹,其效果远超当初张良的谋算,项羽闻讯暴怒,不得不紧急从前线主力中分兵,派大将项声、龙且率领精锐奔赴淮南战场,以求迅速镇压英布。

这一分兵,大大缓解了刘邦在北方前线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给了他宝贵的喘息之机。

数年后,项羽垓下兵败自刎乌江,刘邦坐稳江山,大宴功臣,酒酣之际,他逐一褒奖了诸多将领,随何见始终未被提及,想起当年那场九死一生的豪赌和它所改变的一切,心中不免不平。

他起身直言:“陛下,当年是臣出使,说服九江王归汉,这功劳难道比不上率领五万步兵、五千骑兵浴血沙场,可陛下却说臣是腐儒,这算什么呢?

他闻言大笑,非但未恼,反而当场任命为护军中尉,这件事也体现了他的可取之处:容人直言,有功必偿。

回想当时彭城溃退到虞县的绝境,随何以极大的智慧和勇气主动请缨,孤身赴险,他在淮南巧妙地打破僵局,直指要害,特别是最后抓住关键时机闯入逼宫,其应变和决断力堪称传奇。

正是他成功策反英布这关键一步,迫使项羽陷入两线作战,从而根本性地扭转了楚汉战争的走向,为刘邦最终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0 阅读:50
佳佳说史

佳佳说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啊,每天带大家了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