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

品古观今吖 2025-08-04 11:09:06

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户家里喝水,却因为农妇说了两个字,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圈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陈毅作为南方红军游击队的重要领导人,正率领部分队伍在赣粤边界的梅岭山区坚持斗争。

他们已在梅岭斋坑一带驻扎两年多,与中央的联系中断,处境异常艰难,物资匮乏,消息闭塞,犹如与世隔绝。

一天,陈毅在简陋的营房里处理文件,部下黄亚光带来了一封陈旧的信件。

信是陈宏转交的,陈宏是潜伏在敌占区大余城的地下交通员。

信的内容简短,声称中共中央派来了特使,带来了最新指示,要求陈毅和项英等领导人前往大余城南的一家饭店会面。

这封突如其来的信让陈毅既感振奋又心生疑虑。

与中央失去联系已久,任何来自组织的消息都弥足珍贵。

然而,特使为何不直接上山接头,反而要通过陈宏转交信件,并指定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饭店会面?

这不合常理。

尽管疑虑重重,陈毅深知责任重大,决定亲自前往大余城查探虚实,确认消息真伪。

陈毅带领几名精干的警卫人员,包括黄赞龙,离开梅岭,前往大余城。

他们一路谨慎,避开大路,穿行于山林小道。

抵达大余城后,陈毅没有直接去信中所说的饭店,而是决定先去找陈宏了解情况,这样更稳妥。

他们找到了陈宏的家。

进门后,看到陈宏的妻子正在低头洗衣。

陈毅询问陈宏的去向。

陈宏的妻子头也没抬,用浓重的方言回答:“陈宏不在,去团部了。”

由于方言口音,陈毅等人将“团部”误听成了“糖铺”。

这个“糖铺”指的是广启安糖铺,是红军在大余城秘密设立的一个地下交通联络站。

陈毅等人便决定先去糖铺看看情况。

在前往糖铺的路上,陈毅的警惕性丝毫没有放松。

接近糖铺所在的街道时,他们发现气氛异常:街面上行人神色紧张,一些商贩的眼神飘忽不定,远处似乎有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吆喝声。

经验丰富的陈毅立刻示意队伍停下,隐蔽在街角的阴影处观察。

果然,不久就看见一队国民党士兵匆匆跑过,像是在执行紧急任务,目标似乎正是糖铺方向。

陈毅的心猛地一沉,意识到情况不妙。

这时,一个在附近茶馆工作的年轻伙计,认出了陈毅,冒险靠近,压低声音急促地警告:“陈海(陈宏的化名)叛变了!他带着兵把糖铺围了!你们快走!”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证实了陈毅最坏的猜想。

陈宏,这个他们信任的同志,竟然投敌叛变,这封信和所谓的“特使会面”完全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目的就是诱捕陈毅和项英等领导人,摧毁梅岭游击队的指挥核心。

形势万分危急!

敌人显然已经控制了糖铺,并且可能正在全城搜捕他们。

陈毅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他深知,此刻任何犹豫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他果断决定:必须立刻撤离大余城,返回梅岭根据地。

然而,撤离之路充满凶险。

敌人很可能已经封锁了出城的要道,并在城内布下了天罗地网。

就在他们紧张地穿行于迷宫般的小巷,躲避着可能随时出现的敌人巡逻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现在巷口,是陈宏的妻子。

她显然认出了陈毅,脸上写满了紧张和焦虑。

陈毅等人瞬间高度戒备,不清楚她的来意,是替叛变的丈夫来诱捕他们,还是另有隐情?

陈宏的妻子站在巷口,用急促而清晰的声音说道:“陈毅同志,快走!陈宏他……他叛变了!他带着人把糖铺围了,还要抓你们!他们现在到处在搜,你们不能再耽搁了,赶紧出城!”

这番话让陈毅等人震惊不已。

陈宏的妻子冒着巨大的风险,主动向他们通风报信!

她选择站在了正义一边,背叛了她叛变的丈夫。

“你为什么告诉我们这些?”

陈毅沉声问道,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她。

陈宏的妻子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决绝:“我知道他做的是伤天害理的事!你们是为老百姓打仗的好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遭毒手!”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但语气异常坚定。

陈宏妻子的关键警告,不仅再次确认了陈宏叛变和糖铺陷阱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她透露了敌人正在全城展开大规模搜捕的紧急情况。

这为陈毅判断形势、选择突围路线和时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陈毅深深看了她一眼,没有多言,郑重地低声说了一句:“谢谢你!保重!”

随即,他们穿街过巷,避开敌人的明岗暗哨,最终有惊无险地冲出了大余城,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安全地返回了梅岭游击根据地。

陈毅梅岭脱险,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一个惊心动魄的片段。

然而,叛徒妻子基于良知和正义感的一句关键警告,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陈毅指明了生路。

这次脱险,不仅保全了陈毅的生命,也保住了南方红军游击队的重要领导力量,为后续改编为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保留了火种。

陈宏妻子的勇敢抉择,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历史的一瞬。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