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威胁到俄

动漫猫声控 2025-08-04 02:26:36

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威胁到俄罗斯安全,所以必须打。可打着打着,事情就变味了,俄罗斯不光占了乌东四个州,现在还继续往前推,甚至国内有人开始嚷嚷要重建"大俄罗斯"。这场仗,早就不是当初说的"自卫"那么简单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年,从最初的“特别军事行动”迅速演变成一场实质性的领土争夺战。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因地缘政治而引发的局部冲突,但从战争的路径和舆论走向来看,其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 从起初高喊“国家安全防卫”的俄罗斯,到如今明目张胆吞并乌克兰东部四州,这场战争的初衷,显然已经不再是为了单纯防御北约的东扩,而是一步步滑向了赤裸裸的扩张主义实践。 俄罗斯最初出兵乌克兰时,普京政府对外宣称的理由是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这被莫斯科视为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毕竟,北约向东的推进已使俄罗斯西部边境几乎完全暴露,一旦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俄罗斯认为它的“战略缓冲区”将不复存在。 然而,战事发展至今,俄罗斯已经不仅仅是阻止乌克兰的“西化”,而是陆续吞并了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四个州,并通过“公投”形式将其纳入俄罗斯版图。战争目标显然已不再局限于安全防御,而是演变为重塑边界、恢复“帝国荣耀”的地缘扩张。 这种扩张并非毫无历史依据。俄罗斯方面多次强调,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本来就不是“天然”属于乌克兰的,而是在历史上由俄国、苏联在不同阶段划拨给予。 17世纪,乌克兰通过与沙俄签署《佩列亚斯拉夫协定》正式归附俄国;沙皇时期,乌克兰因参与帝俄对外战争获赐部分土地;二战后,苏联为稳定西部边境,将从罗马尼亚、匈牙利夺取的一些地区划给乌克兰。 1954年,赫鲁晓夫出于政治考量又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这些“历史遗产”,在俄罗斯眼中构成了当前乌克兰国土的大半。换言之,在俄罗斯的国家叙事中,乌克兰今日所拥有的广袤土地,本就是俄国或苏联恩赐,乌克兰只是“代管者”。 正是基于这种历史理解,俄罗斯社会普遍将乌克兰,尤其是东部的顿巴斯地区,视为“本国历史领土”。 顿巴斯不仅资源丰富,更是工业重镇,其长期以来居住着大量俄罗斯族人,俄语是主要语言。在俄罗斯主流舆论中,这一地区的归属,从来都不应属于一个“亲西方”的政权,而应作为“斯拉夫正统”的组成部分而存在。 克里米亚更是如此,不仅拥有黑海舰队最重要的军港塞瓦斯托波尔,还有深厚的俄族文化根基。因此俄罗斯对这些地区的军事行动,被包装为“收复失地”或“内部事务”,而非对邻国的侵略。 与此同时,乌克兰与西方越走越近的姿态,更加剧了俄罗斯社会的民族敌意。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不仅“忘恩负义”,甚至公然在历史遗产上“反咬一口”。 俄罗斯国内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乌克兰是在“端着前夫的饭碗,喊着别人亲爹”,拿着俄国和苏联划拨的土地,却转身对准俄罗斯、倒向北约。 这种情绪在战争中被不断激化,成为俄罗斯民众接受战争、支持战事持续推进的重要心理基础。国家安全的叙述,已经被民族背叛、文化争夺和历史正义的情绪所取代。 当历史、民族、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交织在一起,战争就不仅仅是军事手段的比拼,而是叙事权的博弈。 俄罗斯将对乌战争描述为阻止西方“肢解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重建“大俄罗斯”版图的关键一步。这种带有强烈历史诉求和民族复兴色彩的战争观,使得其行动虽然在国际上被广泛批评为侵略,但在国内却获得了相当部分民众的认同。 反过来看,这场战争也揭示出后苏联时代国家边界的模糊性。乌克兰的边界虽然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但其在民族、语言、历史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却为俄罗斯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了操作空间。 而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则被俄罗斯解读为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挑衅。这就使得战争的逻辑远远超出了一场单纯的安全防御冲突,而成为两个体系、两种历史观的正面对抗。 若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俄乌战争,我们便无法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俄罗斯扩张”或“乌克兰反抗”,而应认识到这是一场深植于历史纠葛中的系统性矛盾爆发。 战争之所以难以结束,也正是因为它既涉及现实的战略利益,又深埋着几百年历史形成的地缘情感、民族记忆与国家身份问题。

0 阅读:313
动漫猫声控

动漫猫声控

动漫猫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