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到餐厅吃饭,他带了瓶茅台,要服务员帮他打开,谁知他喝了一口,感觉味道不对,他没有介意,以为是存放时间太长,不久,他又来餐厅吃饭,这次他特意买了瓶新酒,谁知开瓶后一尝,还和上次一样,他拿出事前拍摄的酒瓶喷码与桌上的酒瓶一对,这才知道,酒被人换了,男子立刻报警,真相比他想象的更为可怕!
张先生是上海本地的一位企业主,平日里工作应酬繁多,对于白酒尤其钟爱。
此次与几位好友约在一家装修雅致、颇有名气的本帮菜馆聚餐,他特意从家中带了一瓶十年前购买的珍藏版茅台,准备与老友共饮。
入座后,张先生将酒递给服务员,并特别叮嘱:“这是我的私藏茅台,麻烦你们小心开瓶,不要洒了。”服务员高某浩接过酒后,面带微笑点头称“放心”,然后转身将酒拿进了后厨操作间。
不多时,酒瓶开封后被端上桌,张先生亲自倒酒给几位朋友,刚入口便觉得味道不太对,浓香虽在,但回味寡淡,与记忆中那股层次丰富、香气四溢的味道大相径庭。
“可能是时间久了,存放环境有点变化。”张先生自我安慰,也没有多想,酒仍然喝了大半瓶。聚餐结束,他没有留下酒瓶,而是让服务员收走了。
几周后,张先生再次约朋友到同一家餐厅聚餐。
这次,他提前做了准备,临来之前特地购买了一瓶最新出厂的飞天茅台,市场价三千元左右,还特地拍了酒瓶的喷码、瓶盖细节以及封膜防伪标记。
在点菜过程中,他依旧让服务员(这次是高某超)将酒拿进后厨开瓶。
开瓶上桌后,他倒了一杯轻啜,心头立刻泛起不安的感觉——这味道,居然和上次那瓶一模一样!那种“假真参半”的味道再度出现,苦涩中带点香精味。
张先生立刻掏出手机,对比自己事前拍摄的喷码照片,发现瓶身喷码竟然与当前桌上的瓶子完全不同。
他进一步检查发现,瓶盖略有瑕疵,防伪贴纸也显得有些粗糙。此时他已经基本确认,自己的真酒被调换了。
张先生意识到问题严重,第一时间报警处理。警方赶到现场后,迅速对当班的两名服务员进行调查控制。
经过初步了解,发现高某浩与高某超是该餐厅的老员工,两人平时表现勤恳,未曾引起店方怀疑。
但面对警方讯问,二人最终心理防线崩溃,如实交代了调包真酒的整个过程。
原来,高某浩和高某超两人打工时间超过一年。他们在服务过程中注意到,常有客人自带高端白酒,并要求他们帮忙开瓶、分酒。二人萌生贪念,决定通过调包牟利。
他们通过网络联系了一位专门出售“仿真高端白酒”的V商,从其手中以每瓶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大量假茅台、假五粮液、假国窖1573等名酒。
这些假酒从瓶型、标签到喷码几可乱真,足以以假乱真。
当客人将真酒交到服务员手中要求“帮忙开瓶”时,他们便趁机带进后厨,将真酒藏起,再从自带的假酒堆中取出相同品牌的假酒重新开封,甚至为保持细节一致,还精心仿制了封膜破损状态。
等酒重新端上桌时,客人根本难以察觉变化。
调包后的真酒,他们或自行收藏,或私下低价转卖,从中牟取暴利。
事件曝光后,该餐厅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我们对服务员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已经第一时间将两人开除并配合警方调查。我们承诺将全面排查餐厅内部流程,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透露,该餐厅此前并无专门的“顾客带酒登记”和“酒瓶交接”流程,服务员经手顾客酒水几乎是“自由操作”,这是此次漏洞的关键所在。
警方在事后也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在高档场所就餐时,若自带高端酒水,务必:
当场开瓶:尽量要求服务员在餐桌前当着本人开瓶;
拍照留证:提前拍摄酒瓶、喷码、防伪标识等重要信息;
保留酒瓶:饮用结束后将酒瓶、瓶盖等带走,作为留证依据;
警惕异味:若发现酒味异常,应立刻停止饮用,考虑报警。
目前,高某浩、高某超因涉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用户10xxx55
一男子带了一瓶茅台,去饭店吃饭。因为自己没有长手。所以让服务员开酒。又因为自己从小就害怕看见开酒的场景,所以让服务员躲到一边去开。 小编,你继续编吧,我还有事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