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年,丈夫刚死,46岁李清照就带着丈夫的古董嫁给张汝舟。圆房后,张汝舟忽然狠狠地掐住李清照的脖子,怒吼:“你在说什么。”刚刚还是浓情蜜意的张汝舟突然性情大变,李清照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显然慌了神。 1129年,对李清照来说,天塌了。她的丈夫,那个和她赌书泼茶、一起整理金石书画的灵魂伴侣赵明诚,在南下逃难的路上病逝了。这不只是失去爱人,更是精神世界的崩塌。一个46岁的女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没了丈夫,还带着一大堆沉甸甸的古董文物。那不是财富,是催命符。 当时的情况有多糟?金兵在后面追,一路上兵匪横行。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自己写了,她带着十五车书,逃亡路上,先是在项城被烧了十几车,后来在镇江,眼睁睁看着兵变,家里剩下的宝贝又被抢掠一空。剩下的那点儿,真是用命在护着。 就在她最孤独、最无助,心力交瘁的时候,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出现了。 他自称是赵明诚生前的朋友,对李清照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不是上来就提钱,而是聊诗词,聊金石,聊她和赵明诚的往事。每一句话,都挠在李清照的痒处,也戳在她的痛处。 对于一个刚刚经历巨大创伤、身心俱疲的女人来说,这种“懂你”的温柔,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解药。弟弟李迒也觉得,姐姐一个人太难了,有个官身在外的张汝舟照应着,总归是好事。 于是,仅仅在赵明诚去世后的几个月,李清照做出了一个让后人争议了近千年的决定——再嫁。 在那个乱世,一个单身女性想保住自己和一堆国宝级的文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能让她喘口气的屋檐,一个能挡风遮雨的“合伙人”。她以为,张汝舟就是这个人。 然而,她赌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新婚之夜,就是噩梦的开始。浓情蜜意转瞬即逝,张汝舟在床上就变了脸,掐着她的脖子逼问那些古董的下落。 李清照当时肯定懵了。她以为自己嫁的是个读书人,没想到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一个暴徒。张汝舟娶她,根本不是因为爱慕她的才华,也不是为了照顾她,他的眼里只有赵明诚留下的那批传说中的“财富”。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杀猪盘”吗?前期噓寒问暖,建立信任,让你觉得是真爱,等“猪”养肥了,立刻“手起刀落”。张汝舟的目标,就是李清照守护的那些文物。当他发现,这些文物大部分已经散失,剩下的也远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多时,伪装被瞬间撕破,露出了最狰狞、最贪婪的嘴脸。 婚后的日子,李清照在自己的文章里用八个字形容:“遂肆侵凌,日加殴击。” 意思很直白,就是张汝舟从此肆无忌惮地欺负她,天天对她拳打脚踢。 从一个受人敬仰的才女,一个被丈夫捧在手心的妻子,沦为一个被家暴的囚徒。在900年前的宋代,一个女人想摆脱这种婚姻,代价大到无法想象。 可李清照是谁?她骨子里,从来就不是个只会“凄凄惨惨”的弱女子。她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豪迈的诗句,这股劲儿,是刻在DNA里的。 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开始默默收集证据。她发现,张汝舟这个“官员”身份,是靠科举舞弊得来的。他虚报了参加科考的次数,才骗到了一个官职。 这是一个致命的把柄。 于是,李清照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举动——她一纸诉状,把自己的丈夫告上了公堂。 这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根据《宋刑统》,妻子状告丈夫,不管丈夫有没有罪,妻子先要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这是一条维护夫权、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法律。李清照在走进官府大门的那一刻,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是牢狱之灾。 她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因为对她来说,自由和尊严,比所谓的“名节”和人身安危更重要。她宁可坐牢,也要把这个披着人皮的豺狼送进地狱,也要结束这段让她“置身于泥土之中”的婚姻。这是一种决绝的、玉石俱焚的勇气。 结局很解气。张汝舟科举舞弊的罪名被查实,官职被革除,随后被发配到了柳州。而李清照,因为丈夫罪有应得,加上当时朝中有故旧(比如赵明誠的亲戚綦崇礼)帮忙周旋,她仅仅坐了九天牢就被释放了。 短短一百多天的婚姻,像一场高烧,烧掉了她对人性的最后一点幻想,但也淬炼出了她筋骨里的坚硬。 这场官司之后,李清照再也没有结过婚。她一个人整理着赵明诚和她半生的心血——《金石录》,并为其写下了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把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和这场噩梦般的婚姻,都记录了下来。 下次再读李清照,别只看到在窗下叹息的婉约词人。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在乱世中拼尽全力保护文化瑰宝的守护者,是一个面对家暴和欺骗敢于诉诸法律的勇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
1129年,丈夫刚死,46岁李清照就带着丈夫的古董嫁给张汝舟。圆房后,张汝舟忽然
周平聊历史
2025-08-02 22:17: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