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杀人案。
这事发生在安徽马鞍山市,凶手是和我在一所高中上学的学生,大我一届,犯案时高三。当时市民称其为楼道杀手,专杀夜里单身穿红衣服的女性,用皮带或绳子勒晕对方先性侵,然后再残忍杀害。
时间久远了,很多细节和我记忆的不太一样,可能我记错了。比如说我印象中第一起案子好像发生在1999年秋天,抓捕行动从那年寒假就开始了,当然这些不重要。
这件案子真正在马鞍山达到了街谈巷议的地步,我们在课间经常谈起,但谁能想到凶手就在我们楼上准备参加高考?单就这一点,你就可以想见在2000年夏天尘埃落定时人们有多惊愕了。
还不止于此。其中一名被害人的母亲,和我母亲是熟人。我娘在饭桌上说起她女儿从南京回家后,就这么死了,让我感觉这事离我很近,近在咫尺。
暴力、性,是这个案子的主要特征,而对青春期的男孩来说,这些因素不可能不让我记忆深刻。更何况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人心惶惶,传言越来越匪夷所思,细节的描绘在口口相传中成了说书。暗夜、红衣、血、裸露的肉体、神秘的杀手来无影去无踪,整个城市都仿佛被刺激撩动的焦躁不安。
案件中的一点,也是被人添油加醋的一种说法,让我尤其感到震惊。楼道杀手。楼道里怎么能从容作案?在我的认识和想象中,杀人是最严重的犯罪,应该尽量避免目击者才对,在楼道作案,有人经过怎么办?住户听见响动怎么办?不知道真假,但传说是某次案发时,好几家人听到动静,不是报案而是选择关门闭户装作没看见,这让我根本无法理解:人怎么可以冷漠到这种程度?
后来我长大经事见多了,我才明白,人真的可以这样冷漠,而且完全不以自己可怖的冷漠为过错。
还一个让我震惊的地方,是凶手曹正的心理素质,或者可以说是全无心肝。他不逃不躲,照样参加高考,考的还不错。警察来抓的时候,他在过人生最后一个暑假,安然的在家玩游戏。这点确凿无疑,因为我父亲的战友当时是某区的公安局长。
凶手归案后,报纸、电视将其归于青少年接触黄色书刊光碟等不健康的东西,我就觉得特别操蛋。我们那个年纪的男孩子,谁不去租个黄书黄碟,就他看了被影响,然后去强奸?去杀人?就这样草率的把这案子交待了,装作没看见在中国青少年中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性教育缺失问题,这也挺让我震惊的,第一次认识到这社会是如何敷衍群众的,也告诫我不要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抱什么希望,要自己完善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凡事讲立场的都是砂纸
这人当年还考上了大学,当时考上大学可不容易,不像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