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

苔藓芳草峦 2025-08-02 00:38:14

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2025 年的春天,澳洲悉尼的鱼市上有个现象挺扎眼。 摊位上摆着的 “新西兰捕捞” 鱿鱼,价格比本地货低两成,摊主说这是 “日式处理工艺”,买的人不少。 可水产商私下说,这些鱿鱼其实是从日本宫城县来的 —— 就是那个离福岛不远,两年前因核水排海被多国盯着的地方。 这事儿得从 2011 年说起。那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部的 9 级地震带着海啸冲垮了福岛核电站的冷却系统。 为了不让反应堆烧穿,工作人员往里面灌了十几年海水,到 2023 年夏天,5.5 万吨核污水把一千多个储水罐撑得满满当当。日本政府一拍板:排进海里。 刚开始,各国反应特别大。中国当天就停了日本海鲜进口,2024 年上半年,日本对华出口额少了 784 亿日元,连北海道的扇贝都堆在码头卖不出去。 韩国人上街举牌子,说 “海鲜不能变成核食”,太平洋上的岛国更是急得发联合声明,怕洋流把污染带过来。 谁能想到,才两年,风向就变了。 日本渔民有个招儿:把近海捞的海鲜运到菲律宾,在当地加工厂剥壳、切片,再贴个 “东南亚加工” 的标签。 2024 年,日本对菲律宾的海鲜出口量涨了 6 倍,这些货又转卖到马来西亚、印尼,超市里打着 “日式刺身” 的包装,没几个人知道源头。 对欧美市场,他们玩的是 “标准博弈”。 日本说自己的检测标准比国际严三倍,每批货都附带 “无辐射证明”。 欧美一些国家看有 “白纸黑字”,慢慢就松了口。2025 年第一季度,日本对欧盟的扇贝出口量恢复到排海前的七成,价格还涨了两成,商家说 “这是安全溢价”。 更关键的是日本政府的 “钱袋子”。东电公司掏出 42 亿日元给渔民发补贴,便利店搞 “福岛海鲜周”,买生鱼片送酱油,连学校供餐都加了本地海鲜。 时间一长,日本人自己也慢慢松了戒心,虽然人均海鲜消费量比十年前降了快一半,但总算有人买了。 国际上的态度也挺微妙,中国一直卡得紧,2025 年 6 月才说可以进非福岛等 10 县的货,但要求每只虾都得有 “核素身份证”。 可东南亚国家不一样,泰国虽然把抽检样本翻了倍,但架不住日本企业在当地建加工厂,能解决就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科学家们的说法却没怎么变,德国研究说,核污水里的铯 - 137 30 年都散不去,57 天就能漂到美国西海岸。 有人在福岛附近海域捞了条海鱼,检测出氚超标,这东西在体内能存几十年 —— 只是这些消息,慢慢被 “安全报告” 和促销广告盖了过去。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洛夫运河事件,化学废料埋在地下,十几年后才发现污染了整个社区,住那里的人癌症发病率飙升。 环境的账,从来都不是短期能算清的。 现在买日本海鲜的人,大多没细想。年轻人觉得 “吃一次没事”,餐馆老板看利润高,进口商盯着差价。 日本海鲜能接着卖,说白了就是靠换包装、砸补贴、钻标准的空子,把长远的风险藏在了眼前的便利里。 只是海洋就这么一个,核水排一次,干净的地方就少一块。 今天的扇贝看着光鲜,谁知道十年后会不会冒出别的问题? 这世上的事,有时候不是风险没了,只是大家暂时忘了而已。 对此,有网友表示,刚开始全网骂日本排核水,超市里日本海鲜都下架了,现在倒好,换个马甲又出来卖了。 有人说管它哪来的,便宜好吃就行,反正检测报告说没事,可谁知道那报告真不真?墨西哥加工的扇贝,越南分装的金枪鱼,换个标签就认不出来了,这猫腻谁看得透? 也有人觉得别太较真,真有毒早出事了,但切尔诺贝利那片地,几十年了还没人敢住,核这东西哪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出来的? 最气的是日本那套操作,一边说水干净到能喝,一边偷偷换包装卖货,欧美国家也是,嘴上喊着环保,转头就为了利益松口。 反正我是不敢碰,海鲜又不是只有日本产的,犯不着拿健康赌。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夏日旅行攻略#

0 阅读:2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