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击中了要害点?法新社爆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韩国则抓住机会崛起,市场份额从14%飙升至30%。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今年中国造船业遭遇了不小的冲击,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与此同时,韩国船企却逆势上扬,份额猛增了。啥情况? 其实这戏剧性的转变,源于特朗普祭出的一记“组合拳”。 美国对中国船舶下手可谓精准,4月出台的新政策规定,凡是中国造或挂中国旗的船只进美国港口,每吨需额外缴纳50美元费用,到2028年还要涨到140美元。 这一招直击航运成本命门,让全球船东不得不重新盘算账本。 以一艘20万吨的集装箱船为例,每次靠岸就得多掏1000万美元,这笔钱基本能抵掉半年的运营利润,而特朗普还放话要制裁不跟进的盟友,这下连带效应立马显现。 全球航运巨头们坐不住了,达飞、地中海航运等公司纷纷表示,这项政策将导致亚美航线每个集装箱运费暴涨800美元。 一些航运公司干脆把订单转向韩国船厂,虽然造船成本高出15%,但总比每次靠港都大出血强。 韩国船企可谓时来运转,现代重工立马调整战略,压缩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的交付周期至18个月,比中国快了4个月。 韩国政府也使出浑身解数,祭出130亿融资支持,全力扶持本土船企抢占市场。 这一轮冲击让中国造船业猝不及防,南通、大连等地的船配企业订单骤减,开工率从90%跌到50%。 上游钢材供应商更是叫苦连天,厚钢板需求同比下滑12%,库存堆积如山。 特朗普这招“港口战”可以说打得相当精准,它没有直接封锁中国船舶,而是用经济手段让市场主动选择避险,这种软性打击比硬碰硬更有杀伤力,因为它让原本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中国造船业也没闲着。 江南造船厂抓住环保船需求增长的机遇,推出全新氨燃料动力船,一举拿下挪威30亿美元大单,这款零排放船型让全球船东眼前一亮,证明中国船企在技术创新上并未掉队。 与此同时,中国加快了与东盟、中东港口的合作步伐。 马来西亚皇京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这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为中国船企打开了新的突围口。 不过韩国船企的崛起也并非一帆风顺,订单暴增导致他们的报价上涨了8%,交付周期也开始拉长。 一些船东发现,绕开中国船厂反而让成本更不可控毕竟中国在供应链整合、规模效应上的优势不是轻易就能替代的。 特朗普想借此重振美国造船业的如意算盘却打空了。 美国最大船厂连3600标箱的集装箱船都造不好,还想染指2.4万标箱的超大船?全美国能熟练焊接特种钢材的工人都凑不够200个,这种产业空心化岂是靠打压对手就能解决的。 行业专家指出,全球造船业的竞争早已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谁在环保技术、智能制造上领先,谁就能在这轮产业升级中占得先机。 而中国船企要做的,是加快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用创新实力对冲政策风险。 回看这场“港口战”,特朗普确实找到了中国造船业的痛点,但他可能忽略了一个现实,全球航运的链条早已盘根错节,想靠单方面政策就改变市场格局,无异于缘木求鱼。 如今的造船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环保压力、技术革新、市场需求都在催生变局。 这场政策风暴也许会成为中国船企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毕竟在全球化时代,真正的竞争力不是靠堵,而是靠创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特朗普终于击中了要害点?法新社爆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
如果三战爆发
2025-08-02 00:15: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