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这位婆婆可真是狠人 七个子女,20多年全让小儿媳照顾,临终170万遗产全给了她,6个子女争遗产时才发现,婆婆早录了视频作证,这波操作简直把“公平”和“远见”玩明白了! 170万的遗嘱 吉林通化的老楼里,暖气片在三月就停了,张老太的房间却暖得像揣了个火炉。55岁的王秀兰正给她擦手,老人枯瘦的手指蜷着,指甲缝里的泥垢被一点点揉掉。 “秀兰,过来。”张老太的声音像漏风的风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儿。她从枕头下摸出个红布包,塞到小儿媳手里,“这是妈的一点心思。” 王秀兰打开一看,倒吸口凉气——存折上的数字后面跟着六个零:170万。是老房子拆迁补的钱。“妈,这可使不得……” “咋使不得?”老太拍着她手背,指节因为常年风湿变了形,“你嫁过来23年,我瘫在炕上12年,不是你端屎端尿,我早烂成灰了。” 这话戳得王秀兰眼眶发热。刚嫁过来那年,婆婆还能上山采蘑菇。后来中风偏瘫,七个子女像躲债似的,老大在深圳开出租,三年回一次;老二嫁去邻县,除了年节寄箱牛奶,人影都不见;最疼的老儿子,前几年离婚后就去了海南,电话都懒得打。 只有王秀兰,守着这个家。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熬药,夜里要起来三四次给婆婆翻身,自己的腰累出了毛病,阴雨天疼得直哼哼。 “我录了视频。”老太挪了挪身子,指着床头柜上的旧手机,“你看看,妈没糊涂。” 视频里,老太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我张桂珍头脑清楚,自愿把170万拆迁款全给小儿媳王秀兰。她伺候我23年,比亲儿女强百倍。谁也别想抢,老天爷看着呢!”说完举着身份证晃了晃,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 王秀兰看着视频,眼泪噼里啪啦掉在存折上。 开春时老太走了,走得很安详,嘴角还带着笑。头七刚过,六个子女就堵在了门口。 “王秀兰,把钱交出来!”老大嗓门最亮,金链子在脖子上晃,“妈肯定是被你灌了迷魂汤!” “就是!”老三推了推眼镜,“我可是读过书的,这叫骗取老年人财产!” 王秀兰攥着手机,手心里全是汗:“你们哪只眼睛看见了?妈住院时你们在哪?老大忙着跑车,老三说要评职称,老五连个电话都没有!” “少废话!”老五踹翻了门口的酸菜缸,“这是张家的钱,轮不到你个外姓人拿!” 法院开庭那天,六个子女请的律师把老太的病历翻得卷了边。“你们看,老太太有高血压、糖尿病,肯定影响神志!”律师指着病历上的“认知功能减退”。 王秀兰的儿子把手机连到法庭大屏幕上,视频里老太说话条理清晰,说到子女时还叹了句:“养儿防老?我这是养了群白眼狼。” 法官问老大:“你母亲瘫痪12年,你回去过几次?” 老大支支吾吾:“生意忙……回去过五次。” “每次待几天?” “……一天。” “谁给你母亲擦身?” “……她自己能行吧。” 旁听席上一阵窃笑。 法官敲了敲法槌:“视频中老人表达清晰,意思明确,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170万元属于老人合法财产,赠与有效。”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六个低头的子女,“孝顺不是嘴上说说,是端茶倒水的实在,是朝夕陪伴的耐心。” 走出法院时,春风裹着融雪的潮气,吹得人心里敞亮。王秀兰把钱存进银行,取了五千块给老太立了块新碑,碑上没刻子女的名字,只刻着“慈母张桂珍之墓 孝媳王秀兰立”。 清明扫墓那天,她看见墓碑前摆着束野菊花,沾着露水,还带着泥土气。不知道是哪个子女悄悄放的,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王秀兰常说,那170万不是钱,是老太用一辈子攒下的公道。就像东北冬天的火墙,看着不起眼,却能把最寒的心焐热。这世上最准的秤,从不是血缘,是那些日复一日的付出,是那些藏在皱纹里的惦记,是那句“你对我好,我都记着呢”。
太过分了!吉林,一位操劳一生的大妈眼见时日无多,拉着忙前忙后的小儿媳坐下来,说了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