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名老人在洪水中丧生 2025年7月底,北京市迎来一场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密云区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这场灾难中,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因洪水围困,导致31名老人不幸遇难,成为本次北京暴雨灾害中伤亡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惨剧背后,既有极端天气的无情,也有防灾预案的不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暴雨来袭,密云区成重灾区 7月26日晚至28日上午,北京市遭遇强降雨天气。据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介绍,此次密云区连续出现两次3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80毫米的极端情况,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全区17个镇162个村不同程度受灾,约11.3万群众受到影响。 密云区太师屯镇成为此次灾害中的重灾区。太师屯镇上游的干峪沟12小时降雨量高达290.7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同时,清水河水位暴涨,降雨、山洪、河流洪水三重灾害叠加。7月28日清晨,清水河流量骤增,最大流量达每秒2800立方米,是平时流量的1500倍。 突如其来的洪水在清水河汇入密云水库前的最后一个几字弯出弯处冲出河道,涌向太师屯镇的正阳社区和葡萄园村,造成大片房屋被淹,其中就包括位于葡萄园村的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 养老中心遭遇洪灾,77人被困 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太师屯镇街,是当地一家主要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灾害发生当天,养老中心内共有77人,其中工作人员8名,老人69名,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55名。 7月28日清晨5时左右,洪水冲进太师屯镇街道,整条街迅速被淹没,最深处达2米。养老中心因位于地势低洼处,突发洪水瞬间将养老中心一层淹没。由于大多数老人行动不便,加之洪水来势汹汹,不少老人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 紧急救援,争分夺秒 7月28日清晨6时44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接到报警: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被洪水围困,有人员受困。接警后,北京消防立即调派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救援。 当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养老中心一层已经被洪水淹没,水位已经没过胸部。救援人员乘坐冲锋艇进入养老中心,替老人穿戴救生衣,多人合力逐一将老人移送到屋外。 救援工作异常艰难。由于道路中断,救援力量要进入太师屯镇并不容易。洪水湍急,养老院周围地势复杂,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展开救援。 经过多方努力,7月28日10时左右,救援人员陆续将被困人员救出,搜救工作一直持续至第二天早上7时。截至7月28日中午12时45分,北京消防在该养老照料中心成功救出48名受困人员。然而,在搜救过程中,救援人员陆续发现多名老人不幸遇难。 伤亡惨重,31人遇难 据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7月31日12时,北京市因北部山区降雨灾害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这意味着,在此次北京暴雨灾害中,有超过70%的遇难者来自这家养老中心。 失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灾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们在救援过程中不幸被洪水冲走。这些基层干部临危不惧、奋勇救人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养老中心为何未及时转移? 这一惨剧发生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为何养老中心在灾害来临前未能及时转移? 在发布会上,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表示,汛期前,密云区按照工作预案,提前对险村险户群众进行转移避险,全区共转移20个镇街205个村1.6万余人。然而,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所在区域未被列入预案转移范围。 "我们的预案确实存在漏洞。"余卫国哽咽着说,"惨痛的教训警醒了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认真梳理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完善各项预案。" 据分析,养老中心所在区域此前未被列入预案转移范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地区以往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洪灾,且地理位置上被认为相对安全。然而,此次极端强降雨超出了历史记录,致使清水河流量猛增至平时的1500倍,远远超出了预案预估的风险水平。 救灾工作持续进行 灾害发生后,北京市迅速组织开展救灾工作。截至7月31日,北京市共投入抢险救灾力量近2万人次,调集各类车辆1000余辆次、舟船210余艘次,转移群众8万余人。 同时,北京市卫健委调集北京市内多家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对伤员进行救治。针对遇难者家属,相关部门开展心理干预、安抚等工作,并做好善后处理。 密云区也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养老照料中心事故进行调查,并完善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深刻反思,汲取教训 这场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在发布会上,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表示,将深刻反思此次灾害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梳理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完善各项预案。 首先,要强化预警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和单位。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上了热搜,人们在痛心之余,也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