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 去年中国造船业75%的市场份额是个特殊情况,疫情期间积压的订单在去年集中释放,就像水库开闸放水一样,今年的回落其实是正常现象。 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集装箱船订单确实减少,但在天然气运输船这类高端船型上,中国企业依然保持着优势。 韩国订单增长有很大"水分",比如三星重工最近接到的18艘天然气船大单,其实是五年前就谈好的项目,只是现在才正式签约,这就像你三年前买的房子,现在才过户,不能算作今年的新交易。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确实起了作用,美国新出台的《国家造船业振兴法案》规定,运往美国的货物必须有一定比例用"友好国家"的船只运输,还给了在韩国造船的企业15%的税收优惠,这就像在足球比赛中,裁判突然修改规则偏袒一方。 现在造船业正在经历新能源转型,就像汽车行业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中国推出了全球第一艘氨燃料集装箱船,韩国则造出了氢燃料船,未来谁的技术路线能成为行业标准,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中国造船业的真正优势在于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最近法国达飞轮船订的12艘甲醇燃料船,用的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这种"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模式,是其他国家很难复制的。 回顾历史,造船业霸主几经更替:19世纪是英国,二战后是日本,现在是中国,短期的订单波动就像潮起潮落,真正重要的是长期竞争力,中国现在虽然新接订单减少,但在手订单和造船完工量仍然领先。 这组数据引发的讨论,其实反映了全球产业链正在重塑,美国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短期内确实有效,但长远来看未必健康,就像运动员打兴奋剂,虽然能暂时提高成绩,但对身体有害。 中国造船业正处于从追求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型的关键期,这与中国高铁发展路径相似。高铁当初以市场换技术,如今领先全球,造船业亦需这般战略定力。 当下,国际贸易受政治因素干扰愈发严重。倘若各国皆转向封闭的航运体系,那必然致使全球运输成本攀升,最终会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未来的竞争关键,在于谁能制定绿色船舶的标准,谁能引领智能航运的发展,这些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就像现在没人关心燃油车销量排名一样,未来人们更看重的将是技术创新能力,而不是一时的订单数量。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物规硬核
2025-08-01 12:17:15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