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中文系张教授,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篇证明“杜甫能写出《

思集评世界 2025-08-01 11:32:26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中文系张教授,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篇证明“杜甫能写出《咏鹅》是因为受了西方影响”的论文,就这么水灵灵地从论文库里被抬了出来...

​​武汉大学有位博士生导师叫张思齐,他写过一篇题为《从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论文。

​​这篇论文被指试图证明“杜甫能写出《咏鹅》是因为受了西方影响”,光看这个结论,就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

​​论文摘要里提到,杜甫创作过五首提及鹅的闲适诗,这些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

​​张思齐想从这里入手,追问这些咏鹅诗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它们与真理的关系,还搬出了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作为参照系。

​​他的核心结论是,杜甫诗歌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和他所处的时代、生存境况有关,而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教对杜甫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不用改变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

​​再看他对杜甫与基督教关联的解读,争议就更大了。

​​他说杜甫不用变更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这一说法被质疑是在为西方宗教做宣传,不然何必如此强行关联。

​​他还认为杜甫的咏鹅诗和民生诗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受到基督精神的推动才关注生命本真状态,这种关联实在牵强得很。

​​而且,历史事实明明不是那样,他却在论文里乱说“基督教是唐朝国教”,这样的错误表述,出现在一篇学术论文里,实在不应该。

​​从知网摘要能看出,张思齐想通过咏鹅诗来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还说杜诗因为关注生命而具有恒久价值,但他整个论证过程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

​​这篇论文对杜诗价值的解读也存在明显偏差。

​​杜诗之所以有恒久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因为其自身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可张思齐却将其归因于基督精神的推动。

​​他还声称“杜诗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是源于基督精神的影响,这无疑窄化了杜诗丰富的价值内涵。

​​要知道,杜甫关注自身及周边生命个体,更多是因为他长期面临生存压力而形成的敏感思维,以及中华文化传统中对生命的关怀,把这都归到基督精神头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张思齐的这篇论文,让人不得不怀疑它到底算不算学术研究,甚至有人觉得这可能是带着任务来进行的潜移默化的认知作战,存在文化渗透的嫌疑。

​​再联系到武汉大学之前杨某媛的学术不端问题,让人不禁推测,这样有问题的论文或许不是个例,可能反映出学校在学术环境上存在一定的隐患。

​​张思齐作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写出这样强行将杜甫与基督联系起来的文章,实在有负其身份,也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

13
2025-08-01 12:55

[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这就叫教授?意淫派祖师[点赞]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3
2025-08-01 15:57

这种文科没有存在的必要

用户14xxx97

用户14xxx97

3
2025-08-01 17:54

这叫论文?我看这叫造谣,造谣杜甫!作者名字更应该叫张思 洋,思念它西方主子!

人鱼

人鱼

1
2025-08-01 15:50

不明白这类论文有何价值

思集评世界

思集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