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杨得志下乡探望昔日战友,却见老友重病缠身却无钱医治。地方干部见他面露愠色,慌忙辩解道:"此人乃特务之身,不医也罢,莫要管他!" 【消息源自:《1973年杨得志荆州寻访老战友始末》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文献】 1973年的夏天热得反常,武汉军区司令部的电风扇转得嗡嗡响。杨得志将军盯着桌上那封字迹歪斜的信,握着信纸的指节微微发白。信纸右下角那个模糊的指纹印,让他突然想起三十四年前腊子口的悬崖——那天要不是侯礼祥拽住他的武装带,他早就和那截断掉的云梯一起摔进深渊了。 "这老侯还活着?"参谋长端着茶杯进来时,看见司令员正对着信纸出神。杨得志把信推过去:"你看看,当年红一团最能打的猛将,现在连买止痛片的钱都要借。" 信是辗转三个月才送到他手上的。侯礼祥在信里没诉苦,只简单写了在江陵县当篾匠的地址。但信纸背面透出的字痕暴露了真相——那是被反复涂改过的医疗费清单,金额精确到分。 三天后的清晨,杨得志的吉普车碾过荆州郊外的土路。司机嘀咕着"这地方连个路标都没有",后座的老将军却突然挺直了腰板——田埂上那个弯腰捆竹篾的背影,虽然佝偻得像只虾米,可抡砍刀的架势还带着当年攻山头的气势。 "礼祥!"杨得志喊出这声时,老篾匠手里的砍刀当啷掉在地上。侯礼祥转身时明显晃了晃,左腿那道从大腿延伸到脚踝的伤疤在阳光下泛着亮——1939年武汉突围时,就是这颗子弹让他成了瘸子。 公社干部小跑过来时,两个老人正蹲在晒谷坪上比划当年的战术手势。"首长,这人历史问题还没查清......"年轻干部刚开口,杨得志突然抓起地上一把竹屑:"当年他带突击队冲娄山关,肠子被打出来塞回去继续冲,现在你跟我说要查历史?" 调查组在发霉的档案堆里扒拉出关键证据:1938年武汉地下党名单里确实有"侯利祥"——当年文书把"礼"写成了"利"。杨得志蹲在县档案馆门口抽完第三包烟时,专案组组长终于捧着确认函出来:"老将军,能证明他1935年就在红一军团了。" 侯礼祥搬进县光荣院那天,杨得志特意让人捎来件旧军装。老篾匠摸着领口的红领章突然笑了:"当年你说打完仗请我喝茅台,这都欠三十四年了。"当天晚饭时,护士听见屋里传来玻璃瓶碰撞的声音——没人知道司令员是什么时候在公文包里塞了那瓶酒。 直到1980年侯礼祥去世,他的党籍都没能恢复。但葬礼上来了一群穿旧军装的人,带头的杨得志把一份泛黄的《红军战斗详报》放进棺木,那是1935年记载腊子口战役的原始档案,上面清楚写着"一团团长侯礼祥率部攀悬崖迂回"。
东北抗联到40年以后为什么很难再坚持了这个问题教员曾经问过周保中将军,周将军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