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若败,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官降3级!”1948年大战在即,毛主席下达了这样的军令,那么这究竟是哪一场战役竟然如此重要?毛主席又为何会钦点“不睦良久”的许世友和王建安来打这场仗呢? 1948年秋,北方的风开始发硬,一场对国共双方都至关重要的战役也在山东的城墙下拉开了帷幕。那年9月,毛泽东下达了一道极为罕见的军令,话说得毫不留情:“此战若败,斩许世友,打王建安四十军棍,我官降三级!” 这仗打的,是济南。 济南当时是什么位置?山东省的省会、津浦与胶济两条大铁路的交汇点,北扼黄河、南靠泰山,是整个华东战场的咽喉。从地理上说,这是南北解放区要打通的一块死结;从政治上说,济南是国民党在山东的最后“自留地”。 王耀武当时是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手下守城部队11万人,正规军、保安团加特种部队五花八门,修筑了五道防线,外城、内城、碉堡、壕沟一套一套的,连战术工程都搞得跟学术论文一样严密,硬是把济南变成了一座大号的钢铁堡垒。 但毛泽东看准了,这仗必须打,而且只能赢。 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一路南征北战,越打越顺。 东北那边,林和罗荣桓已经把三大战役的势头打出来了。华东这边,如果济南不拿下,整个战略决战就有缺口。济南守住了,徐州战役就不稳,国民党还可能把重兵继续往长江以北压。 只有破了济南,才能拉开全局的天窗。 毛泽东下了死命令的同时,安排了人选:许世友总指挥,王建安协助。 这两人关系不算融洽,说白了就是多年心结没解。许世友出身贫苦,打仗猛、性子直,属于那种能带兵冲锋陷阵、但不好管教的将军。而王建安,政工出身,稳扎稳打,讲规矩,也讲纪律。 当年在抗战时期,王建安因为纪律问题曾批评过许世友,许心里一直有芥蒂,算是没彻底翻篇。 就这么俩人,非得绑在一条战船上,去攻打国民党在山东最后的老窝。 毛泽东安排这对“不睦搭档”干仗,明摆着不是图和气,而是要把各自的长处拼起来,打一场漂亮的城市攻坚战。 开战之前,许世友其实身体不太行,前阵子刚受过伤。但命令一下,他立马回到前线。 王建安也干脆,接到命令就表态:“只要任务在,我全力配合,绝无二话。”没人当面表忠心,都是打起仗来见真章。 济南战役是从9月16日午夜打响的。 炮声整整轰了一夜,14万解放军分东西两路,对城围攻。 东线由9纵带队,打得最猛;西线负责封机场、截援兵,任务也不轻。 王耀武的防御工事设得很死,碉堡一个接一个,火力覆盖密集得能把蚊子打下来。 按国民党原来的判断,济南至少能守两周。 没想到仗一开,才打了几个小时,茂岭山和砚池山就被拿下,这俩地方是济南的东门门户,一破,全线动摇。 敌人还没缓过神来,变数又来了。 吴化文,也就是国军整编96军的军长,临阵带着两万部下起义,直接从后方给王耀武捅了个大窟窿。 本来守军之间还有点信任感,这一下谁也不知道背后人是不是自己人。 22日傍晚,解放军发起对外城的总攻,战斗持续到次日。 火力强度拉满,所有突击连队几乎是贴着地爬进去的。内城比外城更凶险,城墙高12米,厚达十多米,碉堡之间是明暗火力交叉网。 可就在这种环境下,李永江带着7连2班的兵,扛着火力冲上了城墙东南角的最高点。这一下,打开了口子。 西线的109团同时从坤顺门突破。三面合围,城防崩溃。 到9月24日黄昏,济南宣告解放。王耀武化装成百姓逃走,在寿光被抓。那时候的“活捉王耀武”,不再是口号,而是战果。 战役结束,战场上遍地硝烟未散。 我军歼灭敌军8.4万人,俘虏23名将官,缴获武器几万件,坦克、火炮、军车一大堆。 但同时,也有26000名战士倒在了这座城市的废墟里,烈士5200余人,很多连姓名都没留下。 3纵的王吉文师长,被敌炮弹击中牺牲;13纵政委徐海珊,被敌机轰炸炸成重伤,没抢救过来。这一仗,赢得光荣,也赢得沉重。 战后,毛泽东在审阅新华社的通稿时亲笔加了一句:“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已无法逃脱人民解放军的攻击。”这不是夸张,而是总结。 济南一战之后,国民党的固守战术彻底崩溃,整个战略布局开始向南退却。 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顺利接管,接下来的几个月,济南作为样板,给后续一系列大城市的解放与治理提供了范本。 这一点,在后来接管天津、北平、南京的时候,都能看出经验的延续。 再往后看,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序幕,也是解放全中国的开场锣鼓。 如果说辽沈、淮海、平津是决定胜负的三根支柱,那济南就是打地基的第一锹土。 这锹土掀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局稳不稳 而那句军令,“此战若败,斩许世友,打王建安四十军棍,我官降三级”,不只是一句狠话。 它背后站着的是一整场命运交汇的决断,是一群带着信仰和责任感的指挥官,也是无数奔赴前线、再也没回来的普通士兵。 很多年后,许世友和王建安谈起那场仗,都没再提当年的隔阂。有人问王建安,怕不怕被打军棍?他笑着说:“怕什么,仗赢了,没挨着。
毛主席是统帅、是导师,不是没有原因的。打济南战役时,许世友给中央发电报说,“主席
【13评论】【86点赞】
用户12xxx52
请把情况和背景说完整。这样叙述,好像济南战役就是三个人打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