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起我,为什么生我?
这个参加完高考的女孩列出的清单,父母为难了,普通的父母面对一万的费用真的一时间拿不出。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不止她一个。
我家一个亲戚,生了两个儿子,现在都毕业了,没有工作,一个180多斤,一个200多斤。
其中一个儿子是从一个大专毕业后,他要去北京工作,给他父母也列出了购物清单,他这个比女孩还多,是五万。
他说,这是他闯荡北京的启动资金。
父母显然是没有的,他爸在工厂,一个月3000元,他妈自己开个小卖部,也是勉强维持。
于是就在家里摆烂了,没事就出去瞎混。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能理直气壮的要钱。而我们七零后八零后,学费都要的小心翼翼,毕业后会赶紧去打工养活自己。
因为大家的心理阈值不一样,我们的父母从小就告诉要节俭,很多普通家庭也常常念叨没钱,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深知人生的不易。
所以啥事尽量不麻烦父母。
而现在的孩子,父母大多是七零八零后,很多是希望给到孩子光鲜的一面,别人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
咱不能缺,可能是小时候缺的太多,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穷酸日子。
给的太多了,忘记了本来的样子。
所以,才有那么多孩子肆无忌惮的提要求,心安理得地不去工作,毫无体谅的愤怒埋怨。
最终你付出最多的人,也是最不领你情的人。
这场子女与父母的相互纠葛,起源于一个想给的太多,一个总嫌太少。
大家都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父母要做超人,孩子要做公主。
让孩子了解家庭状况,有保留的付出,相对独立的支持,各有责任的担当。
是普通人处理好这一世子女情的最好方式。
再爱孩子,亲情也适合点到为止,自担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