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犯了两次错,一次是芯片,一次是美元!芯片的后遗症现在已经开始了,美元嘛,按理说现在也应该出现严重症状了,但是中国还没准备好,中国在全球货币代替的位置上,可能比芯片崛起的差距还要大! 先说芯片。美国以为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技术就能卡住我们的脖子,结果反而逼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过去几年,美国不断扩大制裁名单,从华为、中兴到更多科技企业,逼着这些企业寻找国产替代方案。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芯片产量达到 4514.2 亿颗,同比增长 22.2%,销售额 909.9 亿美元,全产业链产值 2100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 15%。 中芯国际跃居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成熟制程(28-65nm)市场份额占比 34%,存储芯片、封测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加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全球份额持续扩大。 自主化率从当年的 32% 飙升至 80%,全球前 20 家增速最快的芯片企业中 19 家来自中国,平均增长率达 55%。美国的打压反而让中国芯片产业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可控,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再看美元。美国冻结俄罗斯的欧元和美元资产,把俄罗斯踢出 SWIFT 结算体系,还拉上瑞士一起制裁,这一系列操作彻底破坏了西方信用体系。各国突然意识到,存在西方银行里的美元资产不再安全,随时可能被冻结甚至没收。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去美元化,用本币结算。中国主导的金砖国组织和一带一路都在推动本币支付,金砖国家还在搞自己的支付系统。 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跨境支付系统 CIPS 和货币互换协议,但 2023 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仅为 2.3%,远低于美元的 42%。 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还在逐步推进,比如放宽外资持股限制、推进自贸区政策,但资本账户可兑换和国债市场深度仍不足,这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功能。 中国在货币替代上的差距比芯片更大,这是因为货币国际化涉及的因素远比技术突破复杂。 芯片问题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只要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技术,就能逐步缩小差距。而货币国际化需要建立国际信任、完善金融市场、提升军事和政治影响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美元的地位建立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美国的经济、军事霸权上,中国要替代美元,需要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开放金融市场、增强国际信任等,这些都需要时间。 不过,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例如,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超 3000 亿元,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二位,同比增速达 29%;中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约 200 亿元,同比增长一倍。 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纳入彭博全球综合指数的权重已达 9.7%,成为第三大计价货币债券。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充足,汇率稳定。 外资流入中国金融市场持续,2025 年上半年净增持股票和基金 101 亿美元。这些都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 虽然中国在货币替代上的差距比芯片更大,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信心。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一定会不断提升。 美国的错误给了中国机会,但我们需要耐心和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美国一声“国家安全”,高端芯片说断就断,国内某些公知立刻敲锣打鼓:这是人家的主权
【42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