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正是他的这个决定,拯救了无数人。 冉广岐出生在1933年的河北青龙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接触基层生活,早年他进入地方组织,从乡村干部干起,主要管农业生产和日常协调。那时候,他常去田间地头,帮着分配劳力和记录产量数据。五十年代后期,他逐步升到乡镇岗位,在青龙县多个地方处理民生事务,比如水资源管理和简单道路维护。他还监督过一些小型水利项目,确保工程按时推进。六十年代初,他已经在青龙县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不少行政经验,后来调到其他地方继续任职。 七十年代初,冉广岐去了承德日报社,当上党委书记兼总编辑,负责审核新闻和组织编辑工作。他每天处理稿件,确保内容可靠,还主持会议讨论报道重点。1974年底,他调回青龙县,任县委书记兼县长。青龙县是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东北部,山地多,人口47万左右,主要靠农业和矿业维持经济。他上任后,重点抓防灾和基础设施,设立了地震监测点,让人定期记录数据。同时,他还处理县里其他事务,如夏收协调和物资存储。 1976年7月,河北省地震办公室在唐山开滦煤矿开了个地震趋势会商会,从14日到18日。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去参加了,会上专家分析了地壳活动,指出京津唐渤张地区有风险,时间在7月22日到8月5日,震级可能6到7级。王春青带回这些信息,直接报告给冉广岐。冉广岐看了资料,又查了县里两个监测点的数据,发现有异常,如井水变化和动物反应。他觉得不能忽视,就召集县委常委会讨论。 常委会上,有些干部有顾虑,说没有上级正式文件,行动风险大,可能影响稳定。冉广岐坚持要优先保人命,经过辩论,他决定越级上报秦皇岛市委,同时启动县内措施。他起草通知,部署全县动员,让人们转移到室外。青龙县地形复杂,村庄分散,民众开始搭建临时棚子,白天干活,晚上露宿。全县47万人就这样疏散开来,保持警惕。 冉广岐设了临时指挥部,协调物资和信息,三天没休息,一直盯着进展。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地震来了,7.8级,持续23秒。青龙县感受到7.1级冲击,房屋损毁18万间,但因为大家在室外,只有一位老年妇女因心脏问题去世,其他人没直接伤亡。这件事后来叫青龙奇迹,证明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地震后,青龙县马上转入重建,冉广岐指挥清理废墟和修复设施,组织运送物资,确保基本生活恢复。他还规划新建筑,加固标准,避免类似问题。上级认可了他的行动,避免了更大损失。几个月后,他调到望都县委,当第一副书记,继续管农业恢复和地方事务。后来,他在河北其他岗位任职,处理行政工作,直到退休。 退休后,冉广岐住在河北,偶尔参加地方活动,分享防灾经验。他的事迹通过报道流传开来,成了灾害应对的例子。2023年2月,他去世,享年90岁。告别仪式在青龙县办,许多人去缅怀,认可是他那个决定救了很多人。
真的要被各位局长笑鼠了
【1点赞】
用户77xxx37
越级上报秦皇岛市委是不可能的,当时青龙县归属承德地委行署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