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三国全都沉默!对于这条新消息,他们连半个字都没有评价! 一则关于中国歼-20隐形战机的消息,最近在东亚引发了不同寻常的平静。央视新闻透露,歼 - 20首度飞越对马海峡,此地被视作美日韩军事上的咽喉要道。 然而,比消息本身更引人注目的是美日韩三国的集体沉默,它们一反常态,未作任何评价。 要知道,对马海峡是连接日本海与东海的关键水道,夹在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最窄处不过四十多公里。 这里不仅是日韩通往太平洋的航运要道,更密布着美军在区域内的核心基地,比如距离仅三百公里的日本岩国基地和三百五十公里外的韩国乌山基地。其战略位置的敏感性不言而喻。 往昔,中国军机但凡趋近这片空域,日本防卫省的反应皆异常迅捷。 无论面对的是战斗机还是运输机,日方总会上演一整套标准流程:雷达告警、战机升空拦截、拍照取证,最后再发布公告,俨然成了中方行动的“御用摄影师”。 即使是一艘渔船在此停留过久,都可能引发日韩雷达的持续关注。可这一次,当主角换成歼-20后,所有的喧嚣都戛然而止。 这份诡异的沉默,恰恰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它们很可能根本没能有效探测到歼-20的行动。这次飞越并非一次侥幸的突防,而是对歼-20隐身性能的一次实战检验。 它证明了这架第五代战机,已经具备在对手严密的雷达网和空中巡逻下悄然穿行的能力。 歼-20的实力并非纸上谈兵。它不仅能在高速飞行中维持隐身,还能通过急转等高机动动作摆脱雷达锁定,甚至可以借助海面杂波进行超低空突防,在雷达屏幕上短暂“消失”。 执行此次任务的,更是空军中最早换装歼-20的英雄部队,早已在台岛周边、巴士海峡等远海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此次飞越对马海峡,本身就包含着隐蔽突防和战斗巡航等实战课目,行动干净利落。 更关键的是歼-20所构成的实质性威胁。其独特的气动布局,包括一度引发争议的鸭翼,在确保超机动性的同时,并未牺牲隐身效果。 正如其副总设计师所言,隐身性能要到实战中才能见真章。如今看来,此话不假。 在武器挂载上,歼-20可携带射程超过四百公里的霹雳-21空空导弹,以及能打击数百公里外雷达站的远程反辐射导弹。 这意味着,当歼-20飞越对马海峡上空时,周边的美日韩军事基地,包括其指挥中枢、预警雷达和港口机场,已完全暴露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过去,日本热衷于扮演“摄影师”,为穿越宫古海峡的中国海军舰队“直播”,对靠近其防空识别区的非隐身战机更是全程跟拍。 可这次,连一张歼-20的模糊影像都拿不出来。这并非不想,而是不能。这无疑暴露了其平日吹嘘的反隐身技术,在真正的五代机面前存在短板。 所以,美日韩的沉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默认。它们深知,如果宣称发现并拦截了歼-20,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只会自曝其短,反而证实了自身防空体系的漏洞。 歼-20悄然抵近核心区域,其已潜藏着对高价值军事目标进行“点穴”式打击的能力。这种威慑,刹那间扭转了该区域的攻防局势,打破了原有的安全平衡。 在此背景下,韩国推迟“萨德”系统升级、美日韩联合军演规模缩水等后续动向,恐怕也并非巧合。 有意思的是,美日韩一向将“航行自由”挂在嘴边,为其舰机在中国周边活动辩护。可当中国军机在国际空域进行常态化训练时,它们却反复渲染“威胁”。 如今,歼-20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同样拥有在关键空域自由行动的能力,它们反倒无话可说,这种双重标准不攻自破。 当然,歼-20的底气不仅来自技术。中国官方此次主动公开消息,本身就传递出明确信号:这类远海行动已非试验,而是常态化训练。 歼-20不再是机库里的珍宝,而是随时能战的成熟力量。目前,歼-20的公开数量已超两百架,加上新一代的歼-35,中国隐身战机的规模和作战体系已相当可观。
美日韩三国全都沉默!对于这条新消息,他们连半个字都没有评价! 一则关于中国歼-2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7-31 17:00:22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