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60多岁的康熙,在饮了鹿血后,突然觉得全身发热,便计划着去翻牌子。不料,李德全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喊道:“陛下,你不能再翻牌子了。”康熙见后勃然大怒,然后一把将那块牌匾摔在地上。他叹了口气,便无尽哀怨的喊道:“孤家寡人呐!” 康熙五十年,冬夜的乾清宫内,炭盆的火光忽明忽灭,更漏声滴答作响,刺骨的寒风从窗缝钻入,呵气成霜。一声脆响打破了死寂——皇帝手中的绿头牌“啪”地摔在地上,裂成三段。 殿外的太监李德全猛地一颤,额头冷汗直冒,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他知道,皇上今夜又喝了那碗鹿血酒,性子正躁得像一团火。 可他还是硬着头皮,颤声劝道:“万岁爷,御医说了,这鹿血再喝下去,恐伤龙体啊……” 话音未落,康熙猛地一挥手,案上的瓷盏应声落地,猩红的鹿血泼洒在地,染红了殿内的地衣,宛如一滩刺眼的血迹。 时间倒回几日前,御药房刚送来一碗新制的鹿血酒,兑了黄酒和人参,温热后端到康熙面前。太医说,这方子能补气壮阳,延年益寿。 可康熙喝下后,却夜夜难眠,面赤如火,眼中血丝密布,手批奏折时甚至抖得墨迹晕染。 他已年近六旬,身体每况愈下,可身为大清的帝王,他怎甘心示弱?每到申时,敬事房太监照例捧来红漆托盘,上面铺着黄绸,摆放着刻有妃嫔封号的檀木绿头牌,等着他翻牌召幸。 可近来,他翻牌的次数越来越多,似要证明自己依旧龙精虎猛。太监李德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御医早有脉案警告:“虚火上炎,怔忡盗汗,房事不可过频。”可谁敢直言劝阻天子? 说起这鹿血酒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三年前。那年秋天,康熙在木兰围场围猎时,亲手射下一头雄鹿,血气方刚的他突发奇想,命人取鹿血进补。 御医虽有顾虑,但见他兴致正高,只得应允,配上枸杞、人参,制成温补之方。初饮时,康熙果真觉得精神大振,夜间批折也能撑到三更。 可好景不长,不过半年,他便觉心悸盗汗,脾气也愈发暴躁。太医院私下议论,鹿血性热,皇上本就阳亢阴虚,这无异于“薪投烈火”。 可康熙不信邪,执意每日三匙,甚至下令多备鹿血,存于御药房。李德全几次想劝,却见他摔杯怒斥,只得将话咽回肚里,额头磕得紫肿也不敢多言。 更让康熙心火难平的,是两年前那桩废太子之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木兰围场的大帐外寒风呼啸,他却亲耳听侍卫隆科多禀报:太子胤礽夜半衣冠不整,从庶妃陈氏帐中走出。这消息如雷轰顶,康熙一怒之下废了太子,将他囚禁于咸安宫。 那夜,他独自坐在乾清宫内,殿外枯槐的影子投在宫墙上,似龙爪般狰狞。他喃喃自语:“孤家寡人,孤家寡人……” 从那以后,九子夺嫡的暗流涌动,诸王夜行如市,奏疏堆积如山,他夜寐不过三刻,身体和心都像被掏空了一般。 于是,他更迷信鹿血酒,似要借这烈性之物,重振帝王雄风。可谁知,这碗酒非但没救他,反而成了催命符。 回到那夜,鹿血泼洒一地,康熙喘着粗气,盯着地上的绿头牌碎片,眼中满是疲惫与不甘。他猛地转头看向李德全,沉声问:“你说,朕还能活多久?” 李德全心头一紧,磕头不止,哽咽道:“万岁爷春秋正盛,定能长命百岁……”可这话连他自己都不信。殿外的雪越下越大,映得宫墙一片惨白。 次年,太医院迫于压力,禁了鹿血方,改用燕窝羹调养,可康熙的身体却再难恢复。他虽活到68岁,堪称清代皇室罕见高寿,可晚年的他,早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圣祖。 乾清宫内的炭盆依旧明灭不定,那滩鹿血的痕迹,仿佛成了他晚年孤寂与挣扎的注脚。你说,若他早听劝谏,少喝那碗鹿血酒,是否还能多留几载春秋,与子孙共享天伦? 主要信源:(环球网 2024.07.14——《关于“探“真”访谈:康熙到底有几个儿子?人工智能的回答出人意料”的报道》)
康熙48年,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武英殿大学士富察·马齐因为跟康熙帝顶了几
【1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