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同治年间,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伤害民女,女子的丈夫将他告到了彭玉麟那里,没想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7-31 14:12:09

晚清同治年间,李鸿章的侄子李秋升伤害民女,女子的丈夫将他告到了彭玉麟那里,没想到彭玉麟丝毫不顾李鸿章面子,下令斩首,顺便还修书一封告知李鸿章:我替你杀了这个败坏门风的侄子,不用谢!

晚清同治年间,安庆城的老百姓提起李鸿章那个侄子李秋升,恨得牙根痒痒。

这家伙仗着叔父是朝廷重臣,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十几年,强占民女、勒索商贩的烂事儿干了一箩筐。

地方官睁只眼闭只眼,老百姓告状无门,直到那个春天出了档子大事,李秋升当街抢了个刚订婚的十六岁姑娘,把上门理论的新郎官打得半死,逼得姑娘跳了井。

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衙门连状纸都不敢接,正巧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巡查到安庆,老百姓乌泱泱跪在江边喊冤。

彭玉麟是谁?当年跟着曾国藩打太平军起家,外号“雪帅”,最出名的就是六次辞官都不带眨眼的硬骨头。

他听完案情,直接派兵把李秋升“请”到官船上,那纨绔还端着架子,以为塞点银子就能摆平,哪知道彭玉麟把证据往甲板上一拍,连他十年前干的缺德事都翻了出来。

边上有人提醒这可是李中堂的亲侄子,彭玉麟眼皮都没抬:“我奉的是皇上的命,守的是大清的法,不认识什么李中堂的侄子。”

李秋升慌了神,掏出三百两黄金想贿赂,被彭玉麟一脚踹翻,围观的老百姓看得真切,钦差大臣当场让人扒了李秋升的官服,几十鞭子抽得皮开肉绽,最后直接按律判了斩立决。

更绝的是彭玉麟事后给李鸿章写了封信,就一句话:“令侄坏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此话说得客气,意思却狠,你家的败类我替你收拾了,不用谢。

李鸿章回信更绝,四个字“铭感五内”,表面感谢实则憋出内伤,此事一出,全大清都惊了,敢动李鸿章的人,彭玉麟怕是头一个。

翻翻李家宗谱,其实压根找不着“李秋升”这号人,有人说这是后人编的故事,可安庆的老辈人至今记得,彭玉麟砍人那天,阴了多年的天突然放晴。

这传说能流传百来年,全因彭玉麟干过的硬气事太多了,他弹劾过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荃吸毒,砍过贪污的军官胡开泰,连慈禧的心腹太监犯法都照办不误。

最绝的是他晚年辞了六次官,最后回乡种菜,书房题匾“退省庵”,意思是天天反省自己别变坏。

李鸿章那边呢?表面认栽,心里未必痛快。他正忙着搞洋务运动,北洋水师的军舰还没造好,亲侄子就闹出这种丑闻。

按李家的家训“公直、和睦、勤俭”,这种子弟确实该清理门户,可要说他真心感谢彭玉麟,倒不如说是权衡利弊。

当时朝廷里清流党和洋务派斗得厉害,为个作恶的侄子跟彭玉麟撕破脸,不值当。

这案子最耐人寻味的是,它把晚清官场的遮羞布扯了个干净,老百姓为啥给彭玉麟放鞭炮?因为平常那些知府巡抚,见了权贵膝盖比面条还软。

彭玉麟的厉害不在于杀了多少人,而是让大伙儿看见:世上还有不认银子只认法的官。

如今看这段公案,真真假假已经说不清,但老百姓记住的不是李秋升该不该死,而是那个敢对李鸿章说“不”的官。

彭玉麟临死前跟儿子交代:“我杀的不是李家人,是恶人。”这话搁现在也不过时,甭管后台多硬,作恶就得付出代价,李鸿章那封感谢信写得再漂亮,终究抵不过船板上那摊血来得实在。

0 阅读:46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