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一女子贷款30万,期限一年,到期后不见归还,银行联系不到,到她家催款,这才发现,女子已经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孩子,丈夫无稳定收入,家里只有一套房子,房子价值55万,50%的份额是女子遗产,银行要求女子的父母、丈夫及两个未成年子女作为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应优先用于还清贷款,不料,法官的一句话,帮孩子保住了活命钱!
“法理不外乎人情!”这热腾腾的一句感叹,在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也纷纷表示:人死债不消,但孩子的活命钱谁也别想夺走!
根据光明网7月28日报道,湖北十堰,一位法官在法庭上的一句话,竟为两个无依的孩子,硬是从冰冷的债务深渊里,抢回了一条活路。
当银行催收员敲开那扇门时,完全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一张黑白遗照,和两个躲在父亲身后的懵懂孩子。
开门的男人一脸憔悴,身后墙上挂着的正是借款人吴女士的遗照,她早在2024年3月已猝然离世,留下两个缩在父亲衣角后的孩子。
一年前,怀揣致富梦的吴女士走进银行签下30万元经营贷,盘算着靠这笔钱做点小生意改善生计,谁料刚过半年,死神便截断所有计划。
当2025年贷款到期时,银行才惊觉借款人早已不在人世。
银行起诉状上的要求简洁明了,其实就是欠债还钱,30万本金加利息,对应着一套价值55万的夫妻共有房产。
银行要求吴女士父母、丈夫王某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用继承的房产份额优先还债,也就是说,除了女子丈夫应该继承的一半房产以外,剩下的一半,应该在子女继承之前,优先偿还银行的欠款。
可当法官翻开卷宗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王某靠在工地打零工维生,收入朝不保夕,两个孩子还都没有成年,全家唯一的堡垒是那套55万的房子,若被拍卖,父子三人将坠入租房漂泊的深渊。
更关键的是,法官调查发现,那30万贷款从未流入家庭生活!
吴女士当初为个人投资借款,丈夫王某既未在合同签字,也对资金去向毫不知情,法律的天平开始倾斜,相关法律清晰界定:这绝非夫妻共同债务,因为这笔借款,根本没有被用作家庭的任何开支,属于吴女士个人的借款使用。
可能在法庭上律师还不断地强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道理,但法官却表示:“分割遗产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他掰着指头给银行代表算账,两个孩子属于法律定义的“双无人员”,他们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若按银行诉求执行,全家月收入连房租带温饱都难以为继,更别提孩子的书本费、校服费。
可这些钱用到哪儿去了?30万既没变成孩子书包里的课本,也没化作餐桌上的饭菜,纯粹是吴女士个人的创业冒险。
当生存权撞上债权,法律选择了让天平倾向啼饥号寒的孩童。
网友的犀利评论此刻显得格外刺耳:“银行员工私自转走储户2.5亿算个人行为,可轮到老百姓欠债,转眼就是全家要连坐?”这魔幻现实的对比,在法庭的日光灯下格外刺眼。
最终判决书庄严落地:55万房产先析出27.5万归丈夫王某,剩余27.5万遗产中,优先划出7.5万元作为子女“必留份”;最后用20万元清偿银行债务,如果不能彻底清除债务,剩下的则由女子的家人继续偿还。
有网友含泪解读:“棺材本不能动,活命钱必须留,这是法律最后的仁慈。”
银行代表在法庭最终选择了沉默,继续强硬追讨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回,更将背负“人道主义危机”的舆论重压,当法官宣布将7.5万元活命钱划入孩子账户时,旁听席有人偷偷抹了眼角。
于是银行表示尊重法院并按照法院的判决执行!
法律守护了最脆弱的人群,人死债不灭,如今那套55万的房子依然立着,可能只是墙上少了女主人微笑的照片,未来当两个孩子攥着存款证明走进学校时,或许还不懂这张纸的分量。
但每个旁观者都读懂了判决的温度:法律条文可以是冷的,但执行法律的人心是热的。
网络评论区炸了锅,一条高赞留言写道:“银行弄丢储户2.5亿说是个人行为,普通人欠30万就要抄家拍卖,这官司要不是遇上明白人,孤儿寡母早被逼上绝路了!”
另一条评论更犀利:“那7.5万哪是什么活命钱,分明是照妖镜,照见了资本吃人的獠牙,也照见了法律里最后的人性微光。”
此刻,人人都认为法律冰冷无情,不容置疑,可却在十堰的夏夜里,让人摸到了法律的人情味。
消息来源:光明网7-28